巴菲特之道2015年04月30日樊登读书会此为会员专享内容巴菲特传奇式的成功有目共睹,投资界对巴菲特的价值投资众说纷纭。但有一点不能否认的是,巴菲特的人生过的相当精彩。不仅仅成为了全世界第二富有的人,而且是全世界捐款最多的人。最重要的是,他始终是一个快乐工作的人。直到现在,85岁高龄的巴菲特依然每天跳着舞步去上班。他的成功绝不仅仅是投资的成功,而是哲学的成功。巴菲特具有独特的人生哲学,这一整套哲学保证了他挑战人生的同时享受人生。这本书并不是巴菲特的传记,而是对他思想的整理和研究。普通人未必照此选择股票,但可以以此借鉴我们的人生。童年巴菲特沃伦·爱德华·巴菲特,1930年8月30日出生在奥马哈市,直到现在他还住在奥马哈的老房子里。幼儿园时巴菲特就对数字着迷,6岁获得了第一个钱包。他以25美分批发6罐可口可乐,然后以每罐5美分出售,获得了20%的投资回报率。10岁时,父亲带他去了纽交所,见到了一系列成功人士。他爱上了股票。11岁,巴菲特以120美元进入股市。股市突然大跌,损失30%。当股票回升至40美元时,巴菲特赶紧卖掉了股票,赚了5美元。但接下来那只股票飙升至202美元。巴菲特学会了第一课:耐心。13岁时巴菲特和朋友合伙花了25美元买了弹子机放在理发店里赚钱,第一天赚了4美元。很快规模扩大到7台。这样每周巴菲特能赚50美元。高中毕业时,巴菲特攒了9000美元。青年巴菲特巴菲特本来不想上大学,但父亲不同意。最终他上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两年后转学到内布拉斯加大学,一年修完14门功课。1950年毕业,不满20岁。这时,他看到了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新书《聪明的投资者》“就像看到了一道光!”他立刻到了纽约,加入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课程。在这里,巴菲特学会了价值投资。巴菲特得到了格雷厄姆课程的第一个A+。随后巴菲特在格雷厄姆的公司工作,和他一起工作的还有比尔·鲁安,这个人创立了红杉基金。开始创业25岁时,格雷厄姆决定退休,解散了公司。巴菲特成立了合伙公司。7个有限合伙人,,巴菲特作为一般合伙人,出资100美元。如果年回报率在6%以下,收益将全部归有限合伙人,超过6%的部分,巴菲特获得25%。在第一个5年,道琼斯指数上升75%,巴菲特的成绩是251%。1962年,巴菲特成立了一个新的合伙企业。第二年巴菲特投资了1300万买入估价大幅下跌的美国运通,随后两年股票涨到原来的三倍,巴菲特净赚2000万美元。巴菲特开始收购和控制企业,其中包括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1969年巴菲特解散了合伙企业,转而控制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这是一家棉花制造厂。伯克希尔·哈撒韦巴菲特一开始是想把棉花业务做起来的,但一直收效甚微。一直到1985年6月,巴菲特关闭了纺织厂,结束了这项百年业务。1967年,伯克希尔出资860万美元收购了国民赔偿公司和国民火灾海上保险公司。巴菲特一直很喜欢保险公司,1991年巴菲特还收购了盖克保险公司。1998年收购了通用再保险,花了160亿美金。他聘请毕业于IIT的阿吉特管理保险公司。在2009年年报中,巴菲特写到“如果我、芒格和阿吉特同在一条沉船上,你只能救一个人,请游向阿吉特。”今天,伯克希尔·哈撒韦由三个业务组成:保险、资本密集型业务(能源、铁路等)、制造服务零售业务(从棒棒糖到喷气飞机)。2012年,这些业务提供了108亿美元的盈利,市值876亿美元。在过去的48年里面,公司账面价值从每股19美元增长到114214美元,%。%。购买企业的12个坚定准则巴菲特认为在投资时要以企业分析师的眼光,而不是市场分析师的眼光,也不是宏观经济分析师的眼光,更不是股票分析师的眼光。这意味着,巴菲特首先是一个企业家。巴菲特选择企业有以下准则:企业准则:企业是否简单易懂?企业是否有持续稳定的经营历史?企业是否有良好的长期前景?管理准则:管理层是否理性?管理层对股东是否坦诚?管理层能否抗拒惯性驱使?财务准则:重视净资产回报率而不是每股盈利;计算真正的股东盈余;寻找具有高利润率的企业;每一美元的留存利润,至少创造一美元的市值。市场准则:必须确定企业的市场价值;相对于企业的市场价值,能否以折扣价购买到?简单易懂巴菲特了解旗下所有企业的营收、成本、现金流、劳资关系、价格弹性,以及资本配置的需求,他只选择在他智力范围内能够理解的企业。投资成功并不是靠你懂多少,而是认清自己不懂多少。“在自己的能力圈内投资,这并不是圈子多大的问题,而是你如何定义圈子的问题。”华盛顿邮报、盖克保险公司、大都会、可口可乐、富国银行、通用动力公司、美国运通、IBM、亨氏食品,这九大企业的业务模式都很清晰明确。持续稳定的经营历史巴菲特不仅规避复杂,他还规避陷入麻烦的企业,经历重大变化的企业会增加犯错的可能。
巴菲特之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