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音乐的耳朵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历史上有些战争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预示着文明、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朝代的兴亡,时代的前进,但同样也给人类带来了无数的灾难与痛苦。无论那些挑起战争的“英雄们”是如何的义正言辞,战争都将是残酷而丑陋的。战争与音乐之间的距离,原本应该十分遥远,但是音乐又是与时代紧密联系的,所以,在音乐发展的长河里,不乏有一些表现战争题材的作品。在今天这节课里,让我们共同关注一下这些“充满硝烟”的旋律吧!我们一起欣赏一首关于法俄战争的管弦乐曲《1812年序曲》。管弦乐曲《1812年序曲》(俄)柴可夫斯基柴可夫斯基(1840---1893) 俄国作曲家。生于贵族家庭,十岁开始学习钢琴和作曲。1862年入彼得堡音乐学院,毕业后赴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后专心从事音乐创作,创作出极其优秀的作品。代表作有歌剧《奥涅金》、《黑桃皇后》,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交响曲《第四交响曲》、《第五交响曲》、《悲怆(第六)交响曲》,交响诗《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意大利随想曲》、《1812年序曲》等等。他是继贝多芬后唯一能达到古典大师们广度、深度的作曲家。阅读课文P22页:1、相关链接2、阅读材料救主基督大教堂1880年,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应鲁宾斯坦的要求,为重建毁于1812年拿破仑大军入侵战火的莫斯科大教堂,写作了一首音乐会序曲,1882年在莫斯科首演。俄国文学家高尔基评论道:“这首序曲的具有深刻人民性的音乐,像平稳的波涛那样庄严有力地在大厅回荡,它以一种新的东西攫住你,把你高举于时代之上,它的声音表达出这庄严的历史时刻,极其成功地描绘了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威力及其雄伟气魄。”序曲以奏鸣曲式写成,是柴科夫斯基的代表作品。奏鸣曲式序奏呈示部战斗主题法军主题抒情主题欢快主题展开部:再现部:尾声:众赞歌骑兵形象两军交战战斗更加激烈、坚定凯旋进行曲等P25页:听赏策略
培养音乐的耳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