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71芎≯¨,李静∞,李庆平∞,王巧云¨,董志成¨1)山东省地质调查院,济南,250013;2)山东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泰安,271021;3)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济南,250013内容提要:鲁西泰山岩群是我国典型的新太古代绿岩带,发育并保存了良好的科马提岩,对其地质认识已基本趋于一致,但对鲁西地区绿岩带型金矿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和全面。以往仅对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有所了解,对绿岩带层控型金矿很少重视,对矿源层的理解也较为模糊,笼统地将泰山岩群作为后期各种金矿成矿的矿源层。本文对鲁西绿岩带韧性剪切带型和层控型金矿做了系统介绍,认为绿岩带层控型金矿具有原生层状特征和矿源层意义,受绿岩带某特定层位控制十分明显,是超基性岩一基性火山岩一碎屑沉积岩建造旋回过程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鲁西地区金矿源层成生发育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绿岩带中金初始沉积矿化层位十分狭窄,厚度一般仅1至十几米,但横向分布较广泛,一般长达5~10km以上,初始沉积金品位一般在10×10_9~×10,其金质来源于海底火山喷流(热液和喷气)作用。阐述了金矿源层与条带状硅铁建造(BIF)往往密切伴生的成因联系,并与硅铁矿层一样,也具有多旋回性沉积特点。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受矿源层内在控制,产于矿源层内或附近。关键词:绿岩带;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绿岩带层控型金矿;金矿源层;鲁西;新太古代鲁西绿岩带泛指散布在沂沭断裂带以西(含沂沭断裂带)的新太古代泰山岩群(中太古代沂水岩群分布局限,本文不做论述)。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历经数十年,迄今对鲁西绿岩带的认识已基本趋于一致:认为是我国发育较完整的典型新太古代绿岩带(曹国权等,1996;徐惠芬等,1992;沈保丰等,1991;张荣隋等,2001)。但对鲁西绿岩带型金矿的认识尚不够深入和全面,一般仅对其赋存的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有所了解,而对其中赋存的层控型金矿注意甚少,对鲁西金矿矿源层的认识也比较模糊,笼统地认为泰山岩群是后期各种地质作用形成金矿的矿源层。作者通过对鲁西地区多年的地质调查,参照关于绿岩带型金矿定义及其矿床类型划分方案(涂光炽,1990;沈保丰等,2001),认为鲁西绿岩带型金矿应包括韧性剪切带型(断控)和层控型两类(陈衍景等,1992a,1992b),或者同构造晚期初生型之顺层细脉浸染状和脉状两个亚类(沈保丰等,2001),二者均受绿岩带特定的矿化层位控制。鲁西绿岩带层控型金矿兼有矿源层的性质和意义,其矿化层位十分狭窄,是绿岩带火山喷发一沉积建造旋回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殊产物;受区域变质作用可在局部形成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受后期韧性构造作用在矿源层内或附近形成韧性剪切带型金矿。1鲁西绿岩带地质特征鲁西绿岩带(泰山岩群)发育在鲁西花岗一绿岩区内(徐惠芬等,1992;曹国权等,1996),是大面积片麻状花岗质岩石中的残留物,遭受中低压变质相系角闪岩相一绿片岩相变质;自下而上划分为孟家屯岩组、雁翎关组、山草峪组和柳杭组,总厚度大于4000m(张增奇等,1996;杨恩秀等,2008),见表1。其主要呈NW向带状(沂沭断裂带内呈NE向)以单斜形式分布于5个带上:自东向西依次为温泉一西崔岜峪一汞丹山、韩旺一崔
鲁西地区绿岩带型金矿与矿源层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