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从一年级的娃娃抓起——四月份教学反思孔令利本学期我们一年级语文教研组在曹主任的带领下,开展“不动笔墨不读书”活动,活动初期,曹主任精心设计了《书海拾贝》阅读记录本,记录本中包括——阅读时间、阅读书目及摘抄的好词语。开始,学生完成起来有些难度,因为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识字量有限,词汇量也不够丰富,再加上晚自习阅读的时间比较分散,起初我们想尽量引导孩子摘抄四字词语,但是针对完成的作业分析,这样的要求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却是难度,所以大家商量后决定——只要学生认真阅读,摘抄的词语是自己从阅读中学到的词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者是用拼音标注词语都可以。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我们惊奇地发现,班级大部分同学的《书海拾贝》不仅能够按时完成,而且书写越来越整齐,摘抄的词语也越来越优美了!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惑,想到“要将问题变为课题研究”的教学态度,大家一致认为——阅读,就应该从现在抓起。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低段学生的阅读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就在于阅读。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对于低段学生要求,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会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课标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而且进行了量化,第一学段明确要求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就阅读情感态度而言,首先是强调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在低年级这一点尤其重要。二巧用故事诱发阅读兴趣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就最直接的阅读兴趣就是故事,故事是儿童最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人人都爱听,尤其从小就是在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伴随着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喜笑颜开、欢呼雀跃,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精彩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的情感世界里。但在故事的最关键、最紧张处,故事嘎然而止。学生的胃口一下子被吊了起来,“后面的故事更精彩,想知道结果如何,请自己去看吧。”随即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学生被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阅读。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三孩子最喜欢的阅读方式——“和父母一起读书”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京发布“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调查显示,儿童阅读率上升,近九成家庭开展了亲子共读。但有较多的父母仍然是抱着让孩子增加知识等功利性目的督促孩子阅读的,这说明我国亲子阅读的科学观念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国内,亲子共读的概念正受到越来越多父母的重视,许多父母也反映,亲子共读对于满足孩子的阅读需求是非常重要的。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通过对孩子阅读情况的观察,%的父母表示孩子最喜欢的阅读方式是“家长陪孩子一起读”,%的父母表示孩子最喜欢的阅读方式是“家长读给孩子听”,而表示孩子喜欢自主阅读的比例则不足三成(%)。但在2-3周岁儿童的父母中,有较多的父母是抱着让孩子增加知识(“帮助认识各种事物”和“帮助识字,学数数”)等功利性目的。而国
课外阅读,从一年级的娃娃抓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