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的一生
在十九世纪法国两大文学主流之一的浪漫主义文学中,乔治·桑(
—)以其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的乌托邦理想为大纛,写出了一系列璀璨
夺目的浪漫主义作品,她因而成为仅逊于雨果的著名浪漫主义作家,对法国
文学和欧洲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乔治·桑虽然没有参加十九世纪法国以雨
果为首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但是她的作品自觉地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中一
切最积极的思想因素和艺术精华,从而汇合到法国进步文学的潮流中去,发
挥其不可忽视的影响。
“假小子”奥罗尔
乔治·桑于一八○四年七月五日出生于巴黎一个贵族的家庭。她原名为
阿芒蒂娜奥罗尔吕茜尔·杜班, “乔治·桑”是她后来写作时的笔名。她
的外祖父莫里斯·德·萨克斯身居元帅高位,父亲克洛德·杜班·德·弗朗
克耶也是拿破仑手下的一名军官。奥罗尔四岁时,父亲就在一次骑马中摔死。
祖母信仰伏尔泰主义,母亲文化程度不高,生性细腻而郁悒好怒,婆媳关系
不睦。奥罗尔五岁时随母亲到诺昂小镇居住。母亲因与祖母时常发生口角,
便独自回巴黎,让奥罗尔留在祖母身边。奥罗尔对此既感到痛苦,又感到快
乐。其所以快乐,因为祖母无法对她管束,她可以在田野里和男孩子尽情玩
耍,呼吸着无比自由的空气。
这个放荡不羁的少女就这样生活到了十四岁,祖母才不得不强迫她到巴
黎一家英国人办的女修道院里去,让她学习礼仪和处世规矩。但是修道院里
的神秘主义教育,并没有磨砺掉她的野性,回到诺昂后反而变本加厉,更是
野性勃发,难以管束。她不喜欢像一般少女那样浓妆艳抹,而是一身男装,
并喜欢与男人为伍,觉得这是天生合理的。她甚至还跟男人一样学会了骑马。
母亲责备她,她就回答说:“您要我挽着女仆的手去散步,好象我会摔跤似
的。可是,在我童年时,我需要到森林里去玩⋯⋯我是十七岁的人了,我自
己会走路。”显然,奥罗尔喜欢乡野的自由不拘的个性,尔后她在田园文学
和爱情文学中都塑造了这种个性。
奥罗尔少小受蒙师戴夏特的教育,资质聪颖过人,深得老师好评。
一八二一年秋,祖母明显地衰老了,卧床不起。奥罗尔一边照顾祖母的
病体,同时贪婪地读书,尤其爱读夏多布里昂、卢梭、拉布鲁耶、莫里哀等
大作家的作品。这里特别要提一下卢梭对乔治·桑的影响。这位十八世纪的
启蒙运动大师,是乔治·桑的精神导师。她曾经说过: “卢梭是我工作的最
终点”,可见她对卢棱的崇拜心情。她还接受音乐、地质学、矿物学、希腊
文、拉丁文等文理科的知识教育,这为她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厚实的知识
基础。祖母于一八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谢世。她在临终时对小孙女说:“你
失去了一位最好的朋友。”的确,祖母是奥罗尔的良师益友。
是年,母亲把奥罗尔带到了巴黎。
奥罗尔在乡村时获得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到巴黎后满以为可以自立而不
惑,然而母亲对她的管束使她深感失望。
母亲竭力要磨灭女儿自幼就显露出来的文学禀赋。还在十二岁那年,小
奥罗尔就萌发出写作的欲望。她的习作《在夏夜的月光下》,深得祖母的赞
赏,然而母亲却大泼冷水,说:“你写那些漂亮的词句真使我好笑,我希望
你不要咬文嚼字!”奥罗尔也毫不示弱,反驳说:“请放心,我的小妈妈,
我不会成为女学究的。当我说我爱你时,我的话是明确无误的,就像我刚才
说的一个样。”如今,奥罗尔已经长大成人,她的远大而浓厚的文学志趣是
近视的母亲难以管窥的。看来,她难以与母亲契合,可是作为小辈,她又无
法斗败母亲,因而她的心境十分烦闷。在这种情况下,她接受了父亲的朋友
雅姆·罗蒂埃之邀,到离巴黎不远的普莱西去小居。
叛逆的女性
奥罗尔在普莱西再次获得了人格的自由。这位芳龄十八的少女,虽然性
格倔强,却经不起丘必特神矢的射击,很快就投入了一个比她大九岁的军人
的怀抱。此人叫卡齐米尔·杜德望,法学博士,预备役少尉,是上校杜德望
男爵的私生子。奥罗尔冲破了重重阻力,于一八二二年九月十日与杜德望结
了婚。可是她哪里知道,刚跳出了家庭的牢笼,便又引颈自缚,坠入暴君式
的丈夫威权的轭下。
卡齐米尔·杜德望婚后不久便辞去军职,去诺昂经营地产业。奥罗尔虽
然喜欢住在巴黎,以便建立一个社交圈子,但如今必须随丈夫去诺昂。
诺昂是法国中部偏西省份安德尔的一个小镇,地处卢瓦尔河上游,风景
秀丽,气候宜人。奥罗尔婚后第一个冬天就是在诺昂度过的。冬天很冷,白
雪皑皑,鸟雀躲在梁上过冬;到春暖花开季节,冰河解冻,大地披上嫩绿的
新装,是一幅浑然天成的风景画。这样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乡间,怎能不抚
育出像乔治·桑这样的浪漫主义大作家呢?
一八二三年六月三十日,奥罗尔的儿子莫里斯·桑在巴黎呱呱坠地。她
非常喜欢自己的儿子,称儿子的诞生“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后来评
【课外读物类】外国文学评介丛书——乔治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