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南通土資場規劃PlanningofSoil-ResourcePlaceforHualienNan-Tong林泰煌1郭俊傑2許允成3Tai-HuangLin1Chun-ChiehKuo2Yun-、回收分類再利用、海岸填地等方式。營建工程剩餘土石方來源主要包括(1)建築工程;(2)公共工程;(3)建築物拆除工程施工所產生之剩餘泥、土砂、石、磚、瓦、混凝土塊,但不包括營建廢棄物。設置土石方處理與資源堆置場(以下簡稱土資場)以供剩餘土石方資源暫屯、堆置、破碎、碎解、洗選、篩選、分類、拌合、加工、煆燒、回收、處理、再生利用等功能及機具設備之場所;本規劃案土資場主要以收納花蓮縣境內的營建剩餘土石方為主。本土資場位於花蓮縣境南端、玉里鎮南通堤防東岸,東側緊臨台九線及東線鐵路,西側臨秀姑巒溪,,計畫填埋容量約為58萬方。主要係配合花蓮縣境、台東縣境公共工程(如玉長公路興建工程)及花蓮縣境內營建工程剩餘土石方堆置場之需要而設置。一、前言由於近年來花蓮地區經濟成長與都市發展急速,各項公共建設與營建工程也隨著蓬勃發展,但相對的也進而衍生大量的營建剩餘土石方處理問題,因此為能有效管制相關剩餘土石方的資源流向,預防任意棄置而嚴重破壞當地環境與生態,依據當地的迫切需求,辦理「玉里鎮南通營建工程剩餘土石方處理及資源堆置場」(以下簡稱南通土資場)規劃工作,配合目前縣內既有土資場,經由有效回收管理與再利用,期能舒緩與解決縣內日益嚴重廢棄土問題。目前花蓮境內公設合法土石方資源堆置場,主要以位於北區之國福土石方資源堆置場為主,提供各項工程建設產生的棄土傾倒使用,目前剩餘容量約23萬立方公尺。而縣內之中、南區地帶並未設有土石方資源堆置場,為使縣內各項公共工程順利推展解決縣境內廢棄土問題,因而決定尋覓合適地點以作為公設土石方資源堆置場。由於經濟部水利署第九河川局於前年(90年)在秀姑巒溪玉里鎮南通段,興建約1公里長的堤防,,因這片新生地目前經估算可容納58萬立方公尺的土石方,因此決劃設為公設土石方資源堆置場,以提供相關工程棄土使用。二、目的南通土資場位於花蓮縣境南端,玉里鎮南通堤防東岸,設場計畫達到:(一)提供花蓮縣境中、南區交通便利之合法土資場,避免剩餘土任意棄置,維護環境衛生及公共安全。(二)營建剩餘土之回收,並配合新生地之開發計畫,使土地發揮最大的利用價值。(三)提供區內各項公共工程建設剩餘土堆置場所,加速東部地區的開發與建設。(四)提供優質剩餘土再生利用及剩餘土暫存轉運之場所。三、規劃位置與範圍(一)位置及方位本規劃之「南通工資場」工址位置,主要位於花蓮縣境南邊之玉里鎮內秀姑巒溪南通堤防東岸之河階地,其西側為秀姑巒溪,東側緊鄰台9線與東線鐵路。本新生地係為經濟部水利署第九河川局於90年配合秀姑巒溪整治計畫,興建秀姑巒溪東岸南通堤防後所產生,。座落在玉里鎮樂合段,地號0806-0007。(二)鄰近自然環境及水體1、地形與地貌花蓮縣境內多山,海拔在100公尺以下之平地,僅佔全縣面積9%,主要山脈有二,東為海岸山脈,西為中央山脈,山坡及高山林地約佔全縣面積89%,其中以秀姑巒山為最高峰,海拔3833公尺,位於中央山脈脊嶺。境內有兩大河川,北為花蓮溪,南為秀姑巒溪,其中以秀姑巒溪最長,約81公里。規劃區位於花東縱谷秀姑巒溪東岸之河階地上,西側為中央山脈,東側為海岸山脈。基地屬於河階地形,地勢平坦,東側臨河岸,因此地勢較高,西側為秀姑巒溪河床,地勢較低,東西側落差少於5公尺。2、地質、土壤與地震(1)區域地質附近出露之地層包括西側可能為中生代或古生代之崙山層板岩區,東側海岸山脈之都鑾山層、利吉層、蕃薯寮層及八里灣層,及規劃區所在之沖積層。地質構造方面,本區主要構造為花東縱谷斷層及永豐斷層,本區屬歐亞大陸板塊及菲律賓板塊碰撞縫合處,因此花東縱谷斷層為一逆衝斷層之集合,走向約呈北15度東,花東縱谷本身為一寬廣之斷層帶,位於規劃區西側。永豐斷層位於海岸山脈西側,即海岸山脈正常層序之地層與利吉層的接觸帶為此一斷層的位置。在永豐村地區是以蕃薯寮層與利吉層接觸。在本區中主要出露在樂合村,是以都鑾山層與利吉層斷層接觸。本斷層大致與花東縱谷斷層平行。上述兩斷層的關係即是利吉層的西側界面為花東縱谷斷層,東界面即為永豐斷層,本斷層為一逆斷層。(2)基地地質本基地計進行5孔鑽探孔,孔深各為15公尺,由鑽探結果發現,基地內上覆約2~3公尺之回填層,以下為河流沖積層,本層由卵礫石層夾粗至中粒砂土所組成。茲將地層分述如下:回填層本層分佈於基地表層,~
花莲南通土资场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