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新安医院内科刘世明2前言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近期内心衰的发病率仍将继续增长,%,美国心脏病学会(AHA)2005年的统计报告,全美约有500万心衰患者,心衰的年增长数为55万。我国目前心衰的主要病因是冠心病和高血压。心衰的死亡原因依次为:泵衰竭(59%),心律失常(13%),猝死(13%)。4病因和发病机制心衰是由于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害(如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主要表现是呼吸困难、无力和液体潴留。心衰是一种进行性的病变,一旦起始,即使没有新的心肌损害,临床亦处于稳定阶段,仍可自身不断发展。导致心衰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肌重构。治疗心衰关键是阻断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阻断心肌重构。5心衰发生发展的各阶段和防治措施一、阶段A:为“前心衰阶段”。包括心衰的高发危险人群,但目前尚无心脏的结构或功能异常,也无心衰的症状和体征。这一阶段应强调心衰是可以预防的。治疗应针对控制危险因素和积极治疗高危人群原发病。有多重危险因素可应用ACEI(Ⅱa类,A级);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也可应用(Ⅱa类,C级)。6二、阶段B:为“前临床心衰阶段”。患者从无心衰的症状和/体征,但已发展成结构性心脏病,这一阶段相当于无症状性心衰。治疗措施:。、β受体阻滞剂可用于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下的患者,不论有无心肌梗死(MI)病史(Ⅰ类,A级)。,不能耐受ACEI时,可应用ARB(Ⅰ类,B级)。(CHD)合适病例应作冠脉血运重建术(Ⅰ类,A级)。,可作瓣膜置换或修补(Ⅰ类,B级)。其它治疗:不需应用地高辛(Ⅲ类,C级),不用心肌营养药(Ⅲ类,C级),B)有害(Ⅲ类,C级)。7三、阶段C:为临床心衰阶段。患者已有结构性心脏病,以往或目前有心衰症状和/体征;或目前虽无心衰的症状和/体征,但以往曾因此治疗过。治疗:包括所有阶段A的措施,并常规应用利尿剂(Ⅰ类,A级)、ACEI(Ⅰ类,A级)、β受体阻滞剂(Ⅰ类,A级)。为改善症状可加用地高辛(Ⅱa类,A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Ⅰ类,B级)、ARB(Ⅰ类或Ⅱa类,A级)、硝酸酯类(Ⅱb类,C级)等可应用于某些选择性患者。8四、阶段D:为难治性终末期心衰阶段。患者有进行性结构性心脏病,虽经内科积极治疗,休息时仍有症状。治疗:包括所有A、B、C的措施,并可应用以下手段:心脏移植、静脉滴注正性肌力药、水肿严重应用血液透析。9心衰患者的临床评估一、心脏病性质及程度判断1、病史及体格检查2、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超声3、核素心室造影及核素心肌灌注显像4、X线胸片5、心电图6、冠状动脉造影7、心肌活检10二、心功能不全的程度判断1、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日常活动无心衰症状。Ⅱ级,日常活动出现心衰症状(呼吸困难,乏力)。Ⅲ级,低于日常活动出现心衰症状。Ⅳ级,在休息时出现心衰症状。2、6分钟步行试验6分钟步行距离<150m为重度心衰,150―425m为中度心衰,426―550m为轻度心衰。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