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公司漏损工程管理论文目前在我国管道漏损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同时长期困扰着供水行业的经营者。对管网漏水缺乏系统的控制措施,管道漏水故障的检测手段尚不完善,探测仪器还不尽如人意,往往造成损失水量,甚至威胁市政设施,阻碍交通,影响城市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今年五月,为全面学习和了解英国水务方面管网技术和管理情况,我公司由林建国总经理带队组团对英国水务公司进行了为期20天的考察。现将管网漏损控制方面的情况整理成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迪。一、英英国的给水系统在建设之初由许多小型机构各自进行维护管理,由于在60—70年代政府投入资金较少,各系统运行维护状况较差。1989年,政府认识到要适应欧共体对饮用水水质的要求和满足用户日益提高的服务需求,必须成立运行良好的管理机构,投入更多的资金以及高科技人才,英国政府认为对水公司进行私有化是对资产进行有效管理的最佳方式,因此在1989年底,英国成立了10个私有化水公司,开始了英国水务公司的私有化进程。私有化带来了技术的进步,包括漏损控制水平。在私有化之前,英国的漏损率非常高,甚至高达30%-40%。而在私有化之后,出于水务公司、用户及政府多方面的需要,各水务公司加强了漏损方面的控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表1为英国近六年来漏损统计表,从表中数据来看,其漏损率水平远比我国好。二、漏损控制技术在英国水务公司,采用了两大类漏损控制技术,即区域测漏法和区域声音检测法。为了能够长期对管网漏损进行检测,发现管网漏损的宏观分布情况,以及均衡管网的服务压力进而降低漏损率,英国水务公司均将管网划分成多个能够独立计量的区域,也称DMA(DemandMeasureArea),如西北水务公司建立了3000个DMA管理区域。区域测漏法就是指在小区内,关闭所有连通该区的阀门,测漏在深夜用水最少时该区的进水量,其最低流量(扣出用户夜间的用水量)大致就是该区的漏损量。如漏损量未超过允许漏损值,则表示该区基本上无漏水或漏水很少:若差距大,则说明该区域有漏水。用户夜间用水量的确定采用两个原则。对于大用户单独进行计量;对于居民用户,则按照2升/。,然后将声音记录成果输入计算机,通过特定的软件对该区域是否有漏水和漏水点位置进行判断。噪声记录仪的应用主要是在夜间3-4时,因此时相对全天而言、管网压力较高、
水务公司漏损工程管理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