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患者监护体系的建构骨科医学论文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对术后患者进行充分监护能够降低病房中呼吸、循环等方面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有研究报道:老年患者的手术风险明显高于其他人[1-2]。而在创伤骨科,多发伤患者较常见,常需要多科合作,无形中也造成了术后的巨大风险和术后监测的艰巨任务。目前护士对术后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常根据医嘱来执行,护士向医生反馈术后患者的病情时是凭自己的主观经验来判断,缺乏客观科学的依据,容易导致医护信息沟通不准确,从而延误患者的病情。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评估病情的评分工具为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但该评分使用较为复杂,适合在ICU中使用。而在普通病区使用何种评分系统评价病情暂未见有相关报道,本研究创新性地将修订后的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earlywarningscore,MEWS)应用于骨科术后患者的病情评估并且建立了相应的程序化监护方案,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2011年5月在我院关节骨科、创伤骨科手术的223例且年龄≥14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10例,男78例,女32例,平均年龄(±)岁;实验组109例,男70例,女39例,平均年龄(±)岁。本研究均是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护士将患者术后的生命体征告之医生,医生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开出医嘱,护士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护。实验组采用MEWS评分方法评估病情(见表1)。护士对术后返回病房的患者进行MEWS评分,根据MEWS分值及术后患者程序化的监护方案对患者进行监护及处理。术后程序化的监护方案是参照英国Queens医院所使用的“呼叫标准”进行设计[3],主要内容为生命体征、意识的监测及呼叫医生的时间,但未纳入部分国外研究中报道的“专家组建议、风险应急小组”等管理措施[4-5](见表2)。、30d内病死率、ICU转入率、平均住院日、患者的满意度。意外事件发生是指术后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意外的病情变化,包括心跳呼吸骤停、急性呼吸功能障碍、休克、急性心功能不全、意识改变等。ICU转入率是指患者在术后因病情变化转入ICU的发生率。患者的满意度主要是从3个条目进行调查:护士的巡视是否及时、对护士的主动服务是否满意及医护配合程度,每个条目设为1~5分,1分为非常不满意,5分为非常满意,总分≥12分定为满意。,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资料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两样本均数t检验,计数资料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余109例成功随访;对照组无失访情况。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t=,P>)。、30d内病死率、ICU转入率、平均住院日明显高于实验组,但患者满意率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见表3)。,心跳呼吸骤停3例(%)、大出血休
骨科患者监护体系的建构骨科医学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