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龙点睛--浏览为“龙”点睛追寻情境永康市石柱小学姚伶俐【内容摘要】情感是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教学至高至美的境界~而情境就是给孩子添翼~让孩子们用情感扇动想象的翅膀快乐地飞向美妙的、生动的、散发出无穷魅力的音乐圣境。同时新课程倡导教师要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运用教材进行教学。因此~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努力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可利用因素~在教材原有的基础上~给教材做适当的改创~精心设计~营造出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音乐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获得情感体验~陶情抒性。【关键词】为“龙”点睛创改节奏添加感叹词添做图画预设要素追寻情境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给人的情感比其它艺术丰富得多,所以音乐教育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然而音乐也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它需要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这时情境就成了两者之间最融洽的融合点,是音乐教学“情感化”的基础和前提。同时新课程教材观认为,教材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载体,教师必须充分地理解教材,灵活地把握教材,大力地挖掘教材,有效地利用教材,精心地、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运用教材实施音乐教学。因此,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努力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可利用因素,在教材原有的基础上,给教材做适当的改创,通过精心设计,营造出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音乐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获得情感体验,陶情抒性。那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又该如何挖掘教材,为“龙”(教材)点睛,追寻情境,以境悟情呢?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一、为“龙”点睛,添加合适感叹词,巧设情境。感叹词不仅在是语文、英语中是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同时在音乐中为创设音乐情境,理解歌词内容,体验歌曲情感也能起到非同寻常的“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我在教学歌曲《哦,十分钟》时,为了更准确地掌握歌曲的两句结束句,我利用教材中结束句原有的节奏对比,巧妙地给它设置了情绪对比:第一段结束句表现了小朋友们课间到来时的喜悦心情;第二段结束句表现了课间十分钟马上结束时小朋友们惋惜的心情。为了更好地体验歌曲中小朋友们恋恋不舍地告别课间十分钟的情感,我在第二段的结束句加了个感叹词“哎~”,这时,两段的结束句有了非常明显的情绪对比:第一段结束句:043|272|11|10||哦:十分钟:第二段的结束句变成:“043|26|5—|5—|00|55|i0||”哦:哎~十分钟:学生很快就进入到歌曲的情境中来,歌曲的情感体验自然也是尽在不言中了。又如在教学歌曲《蜗牛与黄鹂鸟》时,为了改变歌曲中黄鹂鸟的负面形象,让孩子们喜欢蜗牛努力进取的精神的同时,也能喜欢黄鹂鸟,我还是用感叹词创设了又一个情境。1、欲擒故纵:小朋友们喜欢黄鹂鸟吗,,不喜欢,为什么不喜欢呢,生:黄鹂鸟会嘲笑别人。生:因为黄鹂鸟骄傲自满。2、添感叹词:a、那老师把歌曲变一变~给歌曲的最后加个感叹词“哦:”~小朋友们来唱唱看~想想老师为什么要给歌曲加“哦”~加了“哦”之后歌曲又有什么变化,“......56|1212|32|1—|00||”......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哦~b、唱唱加了感叹词后的《蜗牛与黄鹂鸟》3、领悟新情境:a、小朋友们喜欢现在的黄鹂鸟吗,,喜欢,为什么,生:、你从哪里看出来,生:从“哦”中可以看出来。生:“哦”说明黄鹂鸟知道自
为龙点睛--浏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