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第一生产力.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随着经济全球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理念的营造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引发我国企业界越来越多人士的关注,因为企业不仅面临国内企业的竞争,还要和国际跨国公司进行竞争。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沙因在《企业文化生存指南》(The corporate culture survival guide)一书中指出:大量案例证明,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源动力,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个问题,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有人说高新科技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有人说企业制度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后来理论界形成了这样的共识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种最难模仿的能力。沙因在《组织文化与领导》、迪尔在《新企业文化》、茨威尔在《创造基于能力的企业文化》中都谈到这个问题。经济学+伦理学=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    中国加入WT0,无论企业还是政府首先面对的挑战是全球化的全新的游戏规则。从目前我国建立市场经济秩序所暴露出的问题看,企业的恶性竞争、不讲商业道德、信用危机、拜金主义等愈演愈烈,导致了社会信用整体水平下降,从而造成一种很难治愈的社会创伤。这些现象更深层的原因与地方保护主义、政府职能的错位以及体制上的不完善有关。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诺思说过:"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本身并不能保证效率,一个有效率的自由市场制度,除了需要一个有效的产权和法律制度相配合之外,还需要在诚实、正直、公正、正义等方面有良好道德的人去操作这个市场。"这就是说如果一个企业或社会,"普遍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意识,普遍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普遍缺乏系统的敬业精神",那么就存在着"失败基因",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市场经济秩序失范。许多经济学家指出,现代经济学的工具性价值或曰工程学价值只关心最基本的逻辑问题,而不甚关心人类的最终目的以及什么东西能够维系公正的社会秩序。诚然,我们不能否认追求工具性价值的经济学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但是,它忽视了与伦理相关的人类实际行为,使腐败、欺诈蔓延。这并不是说没有伦理考虑的方法就必定使经济学失败,而是说通过更多、更明确地关注影响人类行为的伦理学思考能够使经济和社会得到尽可能的协调的发展(Hicks,1984)。随着现代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隔阂的不断加深,现代经济学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贫困化现象(Amarty Sen,1987)。这一分离造成了当代经济学的一大缺陷,即经济学中极为狭隘的自利行为假设阻碍了它对一些非常有意义的经济关系的关注。主流经济学把理性的人类行为等同于选择的内部一致性(internal consistency of choice),并把它等同于自利最大化的合理性,使得反经济信用现象一一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偷税骗税、走私骗汇等不法行为屡禁不止。从反经济信用行为的泛滥中我们应当看到把经济学和伦理学结合起来研究已刻不容缓。经济的有序和政治的清明都有赖于此。企业不正当竞争导致企业信用乃至社会信用滑坡    一些企业既是正常市场经济的破坏者,它又免不了成为受害者,正如马克思所抨击的那样"主动态一眨眼变成了被动态"。这种破坏诚实信用的"病毒"具有很强的传递性功能,当被害企业A被坑而利益受损或成为不正当竞争的牺牲品时,它为了使本企业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就有可能转嫁危机,用同样的方法去损害企业B的利益,当企业B发现自己成为受害者时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第一生产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7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20-01-1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