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做人数学教学只是数字的讲述,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所以数学教学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必须渗透德育教育。关于这一点,数学教学大纲中有明确的规定:数学教学最易于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并要通过数学训练培养学生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可见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须的。数学本身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渗透了德育因素,数学教师应抓住学科特点实施德育教育。下面我谨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就如何有效地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问题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做法。一、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学的素材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内容,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切感。教学新知识时不以定论的形式呈现,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信任感。教学活动中给学生留下自己支配时间的权利,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好玩”。 应用归纳法,使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探讨一般性的结论,大胆假设、猜想,冲破思维定势,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 1)三角形的两内角平分线相交所成的角与第三个内角有何关系?(2)三角形的两外角平分线相交所成的角与第三个内角有何关系?(3)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另一个内角的平分线相交所成的角与第三个内角有何关系?数学教学中, 设计合理的推理过程, 加深学生对数学证明的理解,发展学生推理、证明的意识和能力;能够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经常采用灵活的教法,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注重数学发展史教育数学史可以教给学生应有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 欧拉临终时还在石板上演算刚被天文学赫舍尔发现的天王星轨道。 毕达哥拉斯学派成员希帕索斯因发现无理数,违反学派信条,竟被处死。华罗庚28岁时,穷得连买米都困难,却完成了60万字的“堆垒数论”。新中国刚成立,他放弃美国优厚的生活条件毅然回国。诺贝尔将获得者约翰·纳什在20岁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生,岁创建了“纳什均衡”理论——今天被数学和经济学大量采用。但是,在当时这一理论遭到博弈论前辈冯?诺依曼的断然否定,也曾受到了爱因斯坦的冷遇。目前,担任着剑桥大学最崇高的教授职务的卢卡斯数学教授——史蒂芬·霍金只能用微弱的变形语言交谈,不能写字。他看书时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这位科学巨匠的科学成就是这样被卢伽雷病禁锢在轮椅上而完成的。数学史可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我国数学家赵爽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把相关的三个数之间的关系与直角三角形统一起来。数学教学中,适当增加数学史的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三、注重世界观教育数学教育的客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数学内容及其发展的辩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联系的观点和运动发展的观点。从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统一小学的加减运算、零不能作除数及分式分母不能为零,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发展与统一。从图象变换与从标平移反映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从两圆的外离、外切、相交、内切的性质,使学生从量变中认识质变。随着课程改革地不断深入,个性化的学习内容走进课堂。数学课程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得
数学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做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