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中长期建设发展规划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进程的新阶段。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乡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跨越,我乡党委、政府将高举中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省、市、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我乡实际,积极实施“农业稳乡、产业兴乡、商贸旺乡、生态立乡”的发展战略,以推进产业项目建设为主攻方向,以优化发展环境为着力点,增强新型产业化带动力,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xx。一、区位概况xx乡地处XX县西部边陲,位于岷山山脉南麓的摩天岭脚下,与XX县桥楼乡、乐安寺乡、蒿溪乡相邻,集乡距县城乔庄33公里。,辖5个村1个社区31个村民小组,人口10400余人,金唐旅游沿线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农业较发达。全乡耕地面积8430亩,森林覆盖率76%,管护退耕还林8058亩,全乡生产总值2585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1677万元;第二产业136万元;第三产业产值772万元。农业总产值3504万元,粮食产量4191吨,地方财政收入12万元,公路通车里程35公里,通车村数5个。立足“公司+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种植灵芝200亩,带动本乡及周边乡镇200余户农户发展灵芝600亩,发展年产值4000万元的袋料香菇园区,开拓杨柳200亩无性系茶园管护,东阳、杨柳生猪养殖小区年出栏生猪3000头。二、总体目标“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着力实施“生态立乡、产业富乡、农业稳乡”战略,突出“巩固回升,加快发展”主基调,牢牢把握“园区建设,产业培育,扩大开放,提振精神,维护稳定”等关键环节,重民生,调结构、促增长、强班子、保稳定,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构建社会和谐为目标,不断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发展目标:到2015年,力争全乡国民生产总值6亿元,比“十一五”末增5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500元,比“十一五”末增2350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强化农业发展,加大第三产业投入,力争到“十二五”规划末实现产业产值4000万元,到2015年实现农民人均粮食产量420公斤,粮食总产量达到468万公斤。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到2015年底,实现产业层次进一步提升,小康社会实现整体上小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城镇化水平稳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有很大提高;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实现国民素质整体提高,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所有行政村的环村路建设和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解决全乡人畜安全饮用水问题;城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进一步健全社会事业。加强医疗卫生建设,提高防治和控制疾病的能力;抓好九年制学校教育建设,抓好教育资源整合推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快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构建和谐xx。三、“十二五规划”的战略措施(一)“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以来的各项方针政策。顺应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抓住农业、农村发展新阶段的历史机遇,突出以人为本,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富民强乡、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壮大财政实力为根本出发点,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高效农业、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工作重心,进一步加快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步伐,加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努力把xx乡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人民富强、社会文明进步的现代化新型乡镇。(二)“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任务一是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大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全乡上下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坚持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力争达到优势优化的农业结构调整目标,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103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8283亩,良种推广面积1750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994亩,其它经济作物播种面积826亩,核桃种植面积1000亩,产量达到6吨。以浙川产业园为中心,打开国内国际香菇出口贸易市场,在以集产—经—销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下,达到从产品初加工到精加工出口模式,年产香姑300000万袋,实现农民每户年增收7800元。发展优质种苗示范区1000亩,生态水产养殖示范区200亩。2、突破性发展畜牧业。抓好东阳、杨柳生猪养殖小区建设,力争生猪年末出栏数达到10205头,羊年末出栏数达到3202只,家禽年末出栏数达到24900只,出栏牛、猪
乡镇中长期建设发展规划.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