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传说为人们提供了有关纸的发明的最初线索。据汉朝编年史记载,一位名叫蔡伦的朝迁官员在公元105年发明了纸。在这之前,中国人把字写在丝绸或竹片上。在西方,人们则使用用动物皮做成的羊皮纸。没有人确切地知道蔡伦究竟是否真正发明了纸,或者他只是仿造了一种已在中国使用的制作法。但皇帝和他的臣下肯定知道那是一种多么重要的制作法。直到公元800年,中国人仍一直保守着造纸技术的秘密。他们如此小心翼翼防护着的制造工序其实并不复杂。先将桑树叶放进一只水桶里搅拌做成纸浆,然后从桶里提出一薄层纸浆放在盘子上。盘子底部有一个竹编 网格,以便把水排掉而留下一张纤维薄纸。最后,挤压纸张以去掉其余的水分,接着把它弄干就可以了。欧洲人以在似类的方法来造纸,只不过用亚麻布碎片或木浆来代替桑树叶。欧洲人的盘子是用一个金属网络,而不是竹编网格作底的。主要原料:檀木,荛花(雁花),菠萝叶,草木灰,竹子,马拉巴粟树糊等。取檀木,雁皮(荛花)等树皮,捣碎,加入草木灰等用蒸煮。再将蒸煮过的树皮原料,放于向阳山上,日晒雨林,不断翻覆,让树皮自然变白。将树皮原料等碾碎,浸泡,发酵,打浆,加入树糊调和成浆。用抄纸器将捣好的纸浆,抄成纸张。将抄好后纸张,置于阳光晒干。
蔡伦造纸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