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核桃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贵州省核桃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2011~2015年)二〇一一年七月编制目录前言 4第一章核桃产业发展状况 5自然资源 5种质资源现状 5种植现状 6加工企业现状 7第二章核桃产品市场分析与需求预测 8市场分析 8发展的有利条件 9资源优势 9环境优势 9区位优势 9政策优势 10第三章核桃产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11缺乏统筹规划,产业发展方向不明 11品种良莠不齐,繁殖体系不健全 11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管理普遍粗放 12农业气象灾害发生频繁,抗灾能力不强 12科技投入不足,创新力度不够 12第四章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14规划依据 14基本思路 14基本原则 15政府引导,领导重视 15部门配合,合力攻坚 15科技优先,可持续发展 16市场导向,产业化经营 16长短结合,当年增收 16第五章发展目标及进度安排 18第六章建设规模和区域布局 25核桃生态区划 25核桃种植最适宜区 25核桃种植适宜区 25核桃种植普及区 25核桃基地建设 26品种、加工、市场体系建设 26良种繁育基地和采穗圃建设 26加工产业建设 27市场流通体系建设 28第七章产业发展技术路线 29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突出重点,规模发展 29选育、推广优良品种 29确保高标准建园,实行规范化管理 29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产品深加工 29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科技水平 30加强有害生物防治,确保核桃产业安全 30第八章投资概算与效益分析 31投资概算 31资金筹措 31效益简析 32经济效益 32社会效益 32生态效益 33扶贫效益 33第九章保障措施 34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34科学规划,规模发展 34健全服务体系,提供高效服务 34强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34强化政策服务体系建设。 35先行先试,抓好保险试点工作。 35注重培训工作,加大培训力度 35完善市场体系,加快龙头企业发展 35积极打造多元投融资方式 36苗木繁育的原则和要求 36奖惩机制 37附件:贵州省核桃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布局图 38前言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发[2011]10号)精神,加大我省扶贫攻坚力度,加快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强化贫困群众增收效果,促进生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和“到2020年贵州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按照“发展产业、农民增收、减贫摘帽”的工作思路,本规划对原《干果(核桃、板栗)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2010—2015年)》的目标任务等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规划提出了到2018年全省核桃种植总面积达到1500万亩,其中,到“十二五”期末达到1000万亩的目标任务。贵州是我国核桃主产区之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核桃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十分广阔的空间。核桃适应性强、病虫害少、管理省工、寿命期长、果实贮运方便,是非常适宜山区开发的经果林树种。核桃及其加工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随着国内外核桃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核桃产业必将成为我省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长久富裕的阳光产业,成为全省重要的支柱产业,贵州将成为我国重要的核桃生产基地。第一章核桃产业发展状况自然资源贵州位于云贵高原东斜坡面上。境内山峦重叠,丘陵起伏,地势变化大,在全省形成三个地貌台阶:海拔600~800m以下的北、东、南边缘丘陵低热河谷区;海拔800~1200m的中部高原丘陵区;海拔1500~2000m的西部高原山区。海拔600~1200m(东部400~800m)的中低山、丘陵、河谷地区,年均温度14~℃,年日照时数1200~1600h,年降雨900~1100mm,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拔1200~2000m(东部900~1500m)的中高山地区,~14℃,年日照时数1000~1300h,年降雨达1000~1200mm,属北亚热带高原气候。核桃适应性强,在我省分布很广,几乎全省各地都有栽培。贵州土壤类型主要是黄壤、红壤、棕壤、紫色土、灰泡土、石灰土等,只要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pH值6~,均能保证核桃的正常生长和挂果。贵州山区具有较为丰富的土地资源。,根据贵州省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相关部门统计,全省有25度以上坡耕地973万亩,有石漠化地1777万亩。种质资源现状核桃属于胡桃科核桃属植物。贵州与云南同是云南核桃(铁核桃)种群的分布中心,核桃种质资源丰富。如毕节的穗状核桃,赫章的露仁核桃、麻壳核桃、黄泡壳核桃、薄壳核桃,长顺县的麻山油核桃,普安的波汆薄壳核桃等等。贵州省林科院筛选出黔毕3号、4号、5号、8号、11号和14号等6个优良家系及无性系,1995年通过省级鉴定,其遗传增益达10%~15%以上。另外还有黔核5号、黔核7号、赫章6号、赫章8号等品种正在报审。山核桃属
贵州省核桃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模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