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雄性犬,左侧观1、左肺;2、心脏;3、肝脏;4、胃;5、左肾;6、输尿管;7、膀胱;8、尿道;9、直肠;10、覆盖于小肠的大网膜;11、脾脏;12、降结肠;13、输精管;14、左侧睾丸;15、前列腺;16、胸腺。 B,雌性犬,右侧观1、右肺;2、心脏;3、肝脏;4、胃;5、右肾;6、输尿管;7、膀胱;8、尿道;9、直肠;10、覆盖于小肠的大网膜;11、十二指肠降部;12、右子宫角;13、右侧卵巢;14、阴道。雄性犬腹腔内脏-腹面观腹部肠系膜冯•威利布兰德疾病Von Willebrand's disease,vWD定义】冯·威利布兰德疾病(vWD)是人和犬很常见的遗传性轻度出血疾病,它是由于机体缺乏vonWillebrand因子(vWF)造成的。VWF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正常情况下,机体通过一套复杂的防御体系对出血性损伤产生反应,具体包括损伤部位血管发生变化,血小板活性升高,以及血液凝固进程启动。vonWillebrand因子减少可导致血小板功能异常和出血时间延长。患犬具有出血性倾向体质,如经常流鼻血等。在创伤和手术情况下,其出血增加。根据机体vWF含量和功能,可将本病分为三种类型。Ⅰ型vWD患犬(最常见型)有轻度和中度出血,其出血程度取决于机体vWF的含量。Ⅱ型和Ⅲ型vWD很少见,但可引起机体严重出血。【遗传方式】最常见的Ⅰ型vWD为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即如果父母为该致病基因携带者,其仔犬可以遗传本病,但发病程度不尽相同。可通过测定vonWillebrand因子含量(1~60%)淘汰Ⅰ型vWD患犬。如果父母同为Ⅰ型vWD患犬,其仔犬在出生前或出生后不久就会死亡。Ⅱ型vWD很少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Ⅲ型vWD相对来说也少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患犬的父母为致病基因携带者,且不发病。患犬体内vWF含量为零,而其父母vWF含量为正常含量的15~60%。【易患品种】Ⅰ型vWD:该型冯·威利布兰德疾病(vWD)是目前最常见类型,致病基因广泛存在于杜宾犬中,其次为苏格兰犭更和喜乐蒂牧羊犬。在金毛猎犬、标准和小型贵妇犬、威尔士彭布罗克柯基犬、未成年雪纳瑞犬、巴吉度猎犬、德国牧羊犬、罗特威尔犬、曼彻斯特犭更、荷兰毛狮犬、标准小型腊肠犬也有很高的发病率。此外,也见其他种犬和杂种犬。Ⅱ型vWD:特别少见,可见于德国短毛波音达。Ⅲ型vWD:少见,可见于苏格兰犭更、喜乐蒂牧羊犬,偶尔可见于切萨皮克湾猎犬。【症状】虽然许多犬患有vWD,但只有小部分发病严重。vWD患犬很容易流鼻血,齿龈出血。在气温过高或产仔以后,出血时间延长。仔犬出生后脐带处或仔犬换牙时出血时间延长。常见外科手术或创伤引起的大量出血。也可能见到患犬尿液或粪便中带血。许多vWD患犬生活正常,偶尔会出血,但不会引起注意,也可以通过治疗治愈。其他疾病或应激可使出血倾向加重。对患犬应禁用阿斯匹林等改变血小板功能的药物。【诊断】由于vWD出血的程度可变,通常只有患犬到了3~5岁才能发现。对有不明原因出血史,如鼻血等,以及外科手术后出血异常犬应怀疑为vWD。采取特殊诊断方法,如基因检测和测定血液中vWF含量。血液中vWF:Ag含量的测定可采用电免疫分析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血样应用枸橼酸盐抗凝,保持血液新鲜(采集后1~2h内),血样马上离心收集血浆并冷冻待测。血液中的vWF水平因品种和年
宠物医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