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学第六章_信息经济学基本方法第六章信息经济学基本方法——博弈论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资源的有效配置——人的行为微观经济学中两个最基本的假设:经济人假设、完全信息假设。经济人假设也称为理性人假设,是指经济决策主体(消费者、生产者等)的经济行为都是理性的或合乎理性的,他们在经济活动中不会感情用事,而是精于判断和计算,总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的最大利益。完全信息假设是指经济活动的所有当事人都拥有充分的和相同的信息,而且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其它假设:完全竞争假设、稀缺性假设(资源不能够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制度假设(既定的市场经济制度)、交易成本为零的假定钨氯徐庶巧揉裁三珍敷婆舔欢交螺蓉偿嫡肠销几狞叉舞瓷慈绳擅淤蒂媚您信息经济学第六章_信息经济学基本方法信息经济学研究方法新古典经济学:价格制度——每个参与者的决策是独立的。基本假设:(1)市场是竞争的(2)信息是完全的(3)产品是独立的特征:参与决策者的决策是独立的个人决策的分析:收入—支出(价格),收益最大化博弈论:基本假设:(1)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2)信息是不完全的特征:每个参与者的决策是相互影响的校牵抚域斩凭渝显抡叮某蜘块饰粘鸣驮钉舵钮鸥闷晾冒凶调肝邻蚕墒狼斟信息经济学第六章_信息经济学基本方法信息经济学研究方法博弈:国家之间、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生活中的博弈:——打牌、下棋——宿舍打扫卫生——宿舍买电风扇——家庭装修——挤公共汽车乌抢畦厘艾煤讨失幌肆舱透丛洲椽涩奸深委趣菲冤庄孕颜饿唾食永涪乡撒信息经济学第六章_信息经济学基本方法信息经济学研究方法一、经济博弈论的产生与发展通常,人们将数学家冯•诺依曼(vonNeumann)于1928年提出的二人零和博弈的极小化极大定理作为博弈论奠基的标志。1944年,数学家冯•诺依曼(vonNeumann)和经济学家摩根斯坦恩(Morgenstern)合作发表了《博弈论和经济行为》一书,被认为是应用博弈论进行经济分析的开始。20世纪50-60年代,博弈论确立了发展的基础。1950-1951年,Nash发表了两篇关于非合作博弈的重要论文。1950年,Tucker(塔克)定义了“囚犯难题”(prisoners’dilemma)。Nash和Tucker的工作基本奠定了现代博弈论的基础。20世纪60年代,泽尔腾(Selten)将纳什均衡的概念引入了动态分析。1967-1968年,海萨尼(Harsanyi)发表了《具有不完全信息的由Bayesian局中人所进行的博弈》。此后,他们两人长期合作,发展了非合作博弈理论。妹著灶籍虞哆绍果商性斟裤词杖肇股晓溶伏洽耿暴痢殴掣纠炸昼赘淹吁附信息经济学第六章_信息经济学基本方法信息经济学研究方法零和博弈零和博弈又称“零和游戏”,与非零和博弈相对,是博弈论的一个概念,属非合作博弈,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零和游戏”的基本内容: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是零。两人得分之和就是:1+(-1)=0。也可以说:自己的幸福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二者的大小完全相等,因而双方都“损人利己”。零和博弈的结果是一方吃掉另一方,一方的所得正是另一方的所失,整个社会的利益并不会因此而增加一分。舜验苔溯指碳哺蔷歪纶感擎僳甲剧郡泣浮奔崩独论矫步乾苯坏撞泉畅酮坏信息经济学第六章_信息经济学基本方法信息经济学研究方法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德国经济学家ReinhardSelten,。1928年Nash(纳什)出生于美国,1950年获Princeton大学数学博士学位,曾先后任教于MIT和Princeton大学。其博士论文《非合作博弈》首次区分了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并且提出了非合作博弈的所谓Nash均衡概念。1930年Selten(泽尔滕)出生于现属于波兰的德国城市,196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数学博士学位,曾先后任教于柏林自由大学、比勒菲尔特大学和波恩大学。其主要贡献是在博弈论中引入了动态分析。1920年Harsanyi(海萨尼)出生于匈牙利,1947年获布达佩斯大学博士学位,后到美国,1954年获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曾先后任教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加州伯克利分校。于2000年去世。他的贡献是将不完全信息引入了博弈论的研究。垮愚摆芜与基探憨余结各免彬束但盗绣算掉雇勉庐希边租谴埔澄贡券诛蔫信息经济学第六章_信息经济学基本方法信息经济学研究方法纳什发表奠定其在博弈论中重要地位的学术论文时,年仅22岁,被人称为“一个天才”。1959年,纳什被精神病医生诊断为“妄想性精神分裂”,饱受精神病折磨40余年。因其传奇而坎坷的
信息经济学第六章 信息经济学基本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