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部门工作总结质量目标或工作计划基本要点(重要指标):: 学科建设:扎实推进学科建设,按市教委学位办的时间节点申报环境工程硕士点。规划组建3个学术梯队,积极开展科技平台建设。科研:力争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30篇(其中10篇可被国际三大检索机构收录)。计划承揽省部级及以上科研课题2项,计划获得科研经费240万。争取获得1项省部级奖项,申请专利2—3项。教学:召开1—2次本科教学专题研讨会。争取1项上海市学生科技创新计划课题。申报1—2门校重点课程和1门精品课程,开展网络课程建设,开设1门双语教学课程,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授课满意度努力达到全校平均水平以上。学生管理:围绕中心,保证常规工作,抓学风建设,抓特色活动,争取5—10项特色活动。师资:根据学科发展规划加快师资引进步伐,拟引进2位教授,5--6名具有博士学位青年教师,2名实验员。新增培养1名骨干教师。对现有教师进一步培养。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的落实情况、问题分析、改进措施): 2009年,海洋环境与工程学院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学院在学科建设、教学质量、科学研究、师资培养、学生管理和服务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学院也有一些方面做的还不够,现将一年工作报告如下。一,学院工作进展情况及成绩 1、学院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2007年1、2号文件、《上海海事大学“十一五”(2006—2010)教育事业发展规划》,适时修改了《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十一五”学科建设规划(试行)》,逐渐明确学院的办学定位。 2、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根据学校党委部署,在学院党总支的领导下,严格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学院又好又快发展”这一实践载体,扎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努力破解学院发展中的难题,基本达到了“提高思想认识、找准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方案、促进学院发展”的具体目标。经学院努力,并在学校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支持下,相继有10个与教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在9月16日召开的由学院全体教职工、学生代表等参加的群众满意度测评大会上,与会同志对学院学习实践活动给予了较高评价,满意率和比较满意率合计达到100%。 3、学院建设。学院成立了环境与安全工程系、船舶与港航工程系,学院任命了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和实验室主任,进一步完善了学院的机构设置和人员安排。随着两年聘期的结束和新一任聘任的开始,学院及时调整了院务委员会、教授委员会、院长办公会的成员,并修改了相应的规章。根据二级办学实体化要求,充分发挥院务委员会、教授委员会、工会的作用。学院所有重大事项,都征求院教授委员会的意见,并提交院教代会讨论、审议,然后经院务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院务委员会、教授委员会、院长办公会、工会运转正常。 4、学科建设。丁永生负责的“环境工程”、刘文白负责的“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被列为校级重点学科(第二期)建设项目。学院多次召开重点学科建设研讨会。王亚玲负责的“航道工程学”和程远杰负责的“有机化学”被评为2009年度校重点课程(群)建设项目。 5、教学工作。学院成立了环境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教学团队。刘文白教授负责的“土力学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第二届上海市级教学团队,刘文白教授负责的“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教学团队被评为2009年
大学部门工作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