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忆儿时逮蛐蛐 我家乡是位于八公山下淮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庄。60年代末那里盛行斗蛐蛐。我们小村斗的那种蛐蛐叫草蛐,比京城里遗老遗少们玩的蛐蛐小。我们把京城里玩的蛐蛐叫大蛐,我们玩的这种草蛐自然而然地被叫做小蛐蛐。 小蛐蛐是在夏天玩的,越是天热,小蛐蛐越斗;越是中午,逮蛐蛐越来劲。那时候读书无用,暑期里没有作业。要是不帮着家里干点活,便可以自由自在地漫无边际地玩。 中午时分,一般在草垛里、潮湿烂柴或在沟塘边上逮。有时循着蛐蛐叫声圈定了蛐蛐范围,用脚踩草垛或脚踢手扒烂柴草及松软的泥土,经常是未闻蛐蛐的叫声漫无目的地踢跺、翻扒、手抠。蛐蛐受到惊动,就会跳出来或爬出来,此时只要双手张开一拢或向下一抓,就能把蛐蛐逮住。逮不住,就跟踪着蛐蛐,直到逮住或跟踪丢了为止。有时几个人抢逮一只蛐蛐而把蛐蛐抓烂。我发现的蛐蛐要是被别人逮去了,打斗时有发生。满头大汗地逮来蛐蛐就和别人的斗,斗败了再去逮。斗赢了就等着斗别人新逮来的。 有时晚上也去逮蛐蛐。晚间主要逮墙根底下、砖石缝里、厕所根的蛐蛐。这些地方的蛐蛐白天无法赶出来。即便是主动出来,一有惊动,立即消失。夜晚时间,循着蛐蛐的叫声,用手电一照就能发现蛐蛐。在手电光的照射下,蛐蛐不知所措,乖乖就范。 砖石缝里的蛐蛐由于啃砖石,牙齿较草垛里的蛐蛐坚硬,斗起来凶狠。厕所里的蛐蛐由于吃屎嘴臭,因而好斗,与其它蛐蛐放在一起,不用草掸子挑逗,就会主动出击,立马斗将起来。斗败的蛐蛐多被掐死,胜利者被暂时收养着,一旦斗败也即被掐死。 一天中午,我逮住一只好蛐蛐。一直斗到天黑无敌手。这只蛐蛐逮住时是双飞,白色的双翅夹在身体和透明的锣(发声器官——翼鞘)之间,看上去金黄铮亮。我攥在手心里,它咬我手,我感到它的夹子有劲。我怕它飞了,于是把它的翅膀拔掉了,成了乌黑铮亮的秃尾巴龙。 我也像胜利的蛐蛐一样威风凛凛,兴奋得得意忘形。带着蛐蛐回家,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墨水瓶的墨水倒掉,刷洗干净,把瓶里塞进潮湿泥土,泥土大约占到瓶子的三分之一空间,用手指头摸弄平了,又掰开一只辣椒塞进瓶
初中语文生活美文最忆儿时逮蛐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