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源头在哪里?诗的源头在《诗经》。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儒家“五经”“六艺”之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诗经,一起来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的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的辉煌吧。关于诗经:《诗经》是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和许多人的增删、改定而成。早期的《诗经》毁于秦火,至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国辕固、鲁国申培、燕国韩婴、赵国毛苌四家,我们现在所说的《诗经》指的就是“毛诗”。《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中的作品,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描写劳动和生产的农事诗;表现恋爱、婚姻题材的婚恋诗;关于战争和徭役的征役诗;反映社会黑暗腐朽的政治讽刺诗;讽喻时政和忧国伤时的诗篇;古老的祭歌和颂扬祖先创业功绩的史诗。《诗经》是“五经”和“六艺”之首,按乐曲及内容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指音乐曲调,是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大多数是民歌,最富于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包括15国风,共160篇。“雅”即正,指朝廷正乐,共105篇。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共40篇。颂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诗人所要歌咏的内容,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这三种表现手法在诗歌的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赋运用的十分广泛普遍,能够很好地叙述事物,书写感情。赋可以叙事描写,也可以议论抒情,比兴都是为表达和抒发情感服务的,在赋、比、兴三者中,赋是基础。《诗经》善于通过运用章句的重叠来表达思想感情,使诗歌在音律上和修辞上都收到美的效果。重叠便于记忆和咏唱,是民歌的特色之一,回旋反复,可以增加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能够更充分地抒发情怀。《诗经》中还运用了叠字、双声、叠韵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段的大量运用,不仅增加了诗的音乐美,而且能够表达出细微曲折的思想感情,描摹出事物的特征和属性。1、导入:一提到中国古代的男女婚姻,同学们一定会想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词,可是远古时代的先民们是不是真的一定要遵从“父母之命”呢?他们又是如何恋爱结婚的呢?《卫风·氓》就形象的反映了古人的婚姻恋爱情况。2、诵读:了解诗意理清情节诵读节奏二二3、根据注释翻译整理思路,概括每节诗的内容1、男子求婚,女子许婚2、男女恋人相思、结婚——恋爱3、劝诫女子不要痴情4、控告男子移情别恋5、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婚变6、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决绝随着情节的发展,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1)从女主人公的回忆看,二人是自由恋爱,自主婚姻所以此时的她的心情?送子过淇,至于顿丘。(沉醉爱河)——热情、幸福2)第三节里将女主人公比作“鸠”为了说明什么?明确:说明女性容易动情,且难以自拔,就如鸠一样贪吃嫩桑叶会致醉昏迷。同时抒写了内心的痛苦,告诫他人不要轻易涉入感情。第4节中把“
诗经两首氓 采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