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学数学乘法表教案模板.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小学数学乘法表教案小学数学乘法表教案【篇一: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乘法口诀》】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乘法口诀》导入:“我在星期天去超市,观察了一些商品的价格,请同学们看”。我边往黑板上贴图片,边让学生说出图片上商品的名称和价钱。贴完之后,我问:“这样贴,好不好?”学生说:“不好,太乱了。”我又问:“那应该怎么办呢?”学生说:“把它们整理整理,归归类。”我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对贴在黑板上的图片进行整理。学生整理完之后,贴在黑板上的图片摆成了下面的样子:这里,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将教材内容加以变化,培养了学生分类整理的意识。由此可见,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经过了一年的课程改革实验之后,已经在老师的教学活动中,得到了相当深刻地体现。我接着问:“看着黑板,同学们能提乘法问题吗?”学生1:“买体育用品一共多少钱?我请李明同学回答。”李明:“三三得九,一共9元钱。”学生2:“买文具一共15元,三五十五。”我:“你能不能用提问题的方式来说?”学生2:“玩具多少元?3乘5等于15。”我:“不错,不仅会提出数学问题,还会解决问题。”学生3:“学习用品和体育用品一共多少元?谁会回答?”(我将此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学生4:“我!用3乘8等于24,一共24元,我问:“3乘8?你是怎么想的?”学生4:“跳绳3元加上笔记本5元等于8元,钢笔5元加上羽毛球3元等于8元,文具盒5元加鸡毛毽3元等于8元,一共3个8元,3乘8等于24元。”听完学生的回答,我轻轻的“哦”了一声,接着问:“谁还能提不同的问题?”学生5:“三种物品一共要用多少元?谁来回答?”(我将此问题板书在黑板上)。也许有了刚才那位学生的提示,立刻就有一位学生举手说:“5乘8等于40。”我:“你是怎么想的?”学生6:“跳绳和笔记本合起来是8元,羽毛球和钢笔合起来是8元,鸡毛毽和文具盒合起来是8元,小汽车8元,布娃娃8元,一共是5个8元,就是5乘8等于40元。”因为有了前面的分类整理,在这里,无形之中就扩大了学生的思考空间,为学生的发散思维提供了有效的思考依据,学生的创造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也许,这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所没有预见到的。我听完点点头,说:“哦,你是这样想的。谁还有不同的问题?”学生7:“学习用品和玩具一共多少元?”我:“学习用品多少元?”生答:“3加3再加3,等于9元。”我:“玩具多少元?”生答:“8加8等于16元。”我:“学习用品和玩具一共多少元?”生答:“9加16等于25元。”也许我没有预料到刚才两位学生会把多步计算的问题用乘法计算,当学生再次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我就不再让学生自己站起来回答,而是急于引导学生进行分步分析,让学生用加法计算。接着,我指着黑板上板书的“学习用品与体育用品一共多少元”分别提问:“学习用品多少元?”、“体育用品多少元?”、“它们合起来多少元?”让学生分别做答并板书:15+9=24(元)。然后指着黑板上板书的“三种物品一共多少元”问:“能不能用加法计算?”生答:“9加15加16等于40元。”我把学生说的算式“9+15+16=40(元)”板书在黑板上之后,小结:“我们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过加法,当加起来特别特别特别长的时候,我们就用乘法计算。”说完这句话,我停顿了一秒钟,也许她觉得自己刚才的这句话有问题,又紧接着说:“要是只有一步计算,也能够用乘法计算。”显然,我认为这里出现的问题都不是“加起来特别特别特别长的”,所以才会在学生已经用乘法进行计算之后,而急着引导学生用加法进行计算。接下来我又出示一摞儿口算卡片,说:“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摞儿卡片。在这摞儿卡片里,有得数是12的,有得数是16的,还有得数是24的。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把它们分分类,并用圆圈儿把它们圈起来。”我此时处理的是练习中的第3题。课本中创设的情境是智慧老人、淘气和笑笑射气球。我再次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将静止的课本情境激活,面向全体学生,不仅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练习、巩固了乘法,而且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分类整理的意识和能力。对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的内容进行讲评之后,我让学生在课本上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反思:学生之所以会用乘法计算,一方面与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教师按照教材中静止的情境进行教学,学生是不容易发现“跳绳3元加上笔记本5元等于8元,钢笔5元加上羽毛球3元等于8元,文具盒5元加鸡毛毽3元等于8元,3乘8等于24元”以及“跳绳和笔记本合起来是8元,羽毛球和钢笔合起来是8元,鸡毛毽和文具盒合起来是8元,小汽车8元,布娃娃8元,一共是5个8,就是5乘8等于40元”的。也就是说,教师没有预见到自己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的结果,因此,才会在学生用乘法进行计算之后,又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加法进行计算,并说了那么一句语言不准确的话。另一方面,我开始就明确要求学生提“乘法问题”,学生就认为对所提问题进行

小学数学乘法表教案模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梅花书斋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2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