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绶《娇娘像》插图的造型设计与线性装饰①温巍山(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常州213000)【擅曩】本文通过对陈洪绶《娇娘像》插图创作的基本背景、构思与立意、程式化造型与线性形式美等方面的研究,深入解析了四幅娇娘绣像的线性造型特点特别是在人物动态设计的身段表现、形体的夸张、服饰线性装饰等绘画语言所产生的视觉效果与人物情感刻画的内在联系,由此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陈洪绶中年时期在插图创作方面的审美追求和唯美特征。【关t词1娇娘像;构思;动态;造型设计;线性装饰【中圈分类号】J203滴炼两码】AB嗡号】1008—9675(2014)01—0173一O4崇祯十二年(1639年),陈洪绶完成了两件非常有影响的插图,一是张深之正北西厢秘本》插图,二是(《节义鸳鸯冢娇红记》插图(以下简称娇娘像》),在时间顺序上,娇娘像》插图与张深之正北西厢秘本插图的创作时间应该靠得很近,造型风格也比较相似,但具体时间比较模糊。黄涌泉在《陈洪绶年谱》中将((娇娘像》排在张深之正北西厢秘本之后,并在1639年的最后一件大事记中注明:“是年王业浩序孟称舜‘娇红记’(即‘鸳鸯冢’)。卷首插图四幅,乃先生所绘。I6但也没有明确两件作品具体的时间关系。陈传席在陈洪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中的排序上也沿用了黄涌泉的说法,但在《陈洪绶全集》却明确了((娇娘像在前、(《张深之正北西厢秘本》插图在后(1640年,庚辰,崇祯十三年)。就画面的整体风格而言,无论是线性语言的运用,还是造型的唯美倾向,都比较接近,就人物的“程式化”造型和线性图形装饰方面而言,《娇娘像))似乎更加鲜明和成熟一点。陈洪绶与孟称舜的《节义鸳鸯冢娇红记》孟称舜是明末清初的戏曲作家,被誉为晚明浙江戏曲家中的殿军人物,其杂剧桃花人面》、(《英雄成败))、(《死里逃生》和传奇节义鸳鸯冢娇红记》(以下简称娇红记》)在当时都有一定的影响。陈洪绶为孟称舜的(《娇红记》撰写了序文、批点,并精心创作了插图四幅,而孟称舜又根据插图再配词四首,堪称中国插图史上的一绝,说明两人的关系密切,所以小林宏光会有这样的感慨:“((娇红记》无疑是孟称舜和陈洪绶共同创作、并付印的”。l8其实,陈洪绶是孟称舜的同乡,早在十二年前就开始交往。娇红记》的卷首还有马权奇的题词,而马权奇、孟称舜与陈洪绶的名字又同时出现在张深之正北西厢秘本》校注本“参订词友”的名单之中,可见他们是同一个文人圈子里的朋友,对当时的通俗文学、戏曲创作也有着相同的见解与志趣。(《娇红记》的故事在民间早有流传,元人宋梅洞最早将其写成小说((娇红传,明初刘东生将其改编为杂剧金童玉女娇红记》,孟称舜在此基础上将其撰写成由50节组成、具有南戏形式的长篇传奇剧本。孟称舜的娇红记))与前人的构思有所不同,其结局是以申生和娇娘双双陨殁,死后化成一对鸳鸯相向而鸣的悲剧而告终,剧中呈现了被时人视为“狂童淫女男女主角的一往情深、共同抗争封建礼教束缚的一种“节义”情操,而这种“节义”精神也代表了陈洪绶、孟称舜等人理想人伦关系的新观念。陈洪绶在(《<娇红记>序》中这样写道:“今又得子塞鸳鸯冢记》读之,而知古今具性情之至者,娇与申生也。能言娇与申生性情之至,而使其形态活现、精魂不死者,子塞也。”I18可见评价之高,同时也是精心创作四幅娇娘像》的原因与动力。二、《娇娘像》的构思与立意娇娘像》为武林本,项南洲
陈洪绶《娇娘像》插图的造型设计与线性装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