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灌区基础数据库的设计工程硕士生姓名:张肠肠指导教师:陈金水教授工程领域:软件工程摘要:国家从2002年开始分期分批对全国402个大型灌区实施信息化建设,在这样的前景下,进行大型灌区基础数据库建设是为了更好的实现灌区信息化。大型灌区数据量大,信息面广,因此需要将灌区的全部属性信息存储在基础数据库中,并按照信息的物理属性建立不同的数据分类,每个数据分类划分成若干个数据表,存放不同种类的数据,以便于管理和应用。本文根据数据库的设计原则,按照数据库的设计步骤,描述了整个大型灌区基础数据库的设计过程和结果。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按照信息的物理属性即灌溉水资源调配过程对数据进行分类;确定数据间的实体关系;阐述数据库设计的原则和步骤;对数据库进行逻辑结构定义;实现具有多表查询功能的数据库应用;其中,着重描述了数据库设计中的基础数据分类和逻辑结构定义。关键词:灌区、信息化、水资源调配、逻辑结构、多表查询、数据导入/导出目录第一章绪论.…………………………………………………………………1 .……………………………………………………………….……………………………………………………………….………………………………………………………….………………………………………………………………2第二章大型灌区基础数据分类……………………………………………3 .…………………………………………………………3 .…………………………………………………………4 ………………………………………………………4 ………………………………………………………4 ………………………………………………………5 ………………………………………………………5 ………………………………………………………5 .………………………………………………………6 …………………………………………………………7第三章大型灌区基础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8 ………………………………………………………8 ………………………………………………………8 ………………………………………………………10 ………………………………………………………10 …………………………………………12第四章基础数据库的应用……………………………………………23 …………………………………………………………23 …………………………………………………………24 …………………………………………………………28第五章总论及展望……………………………………………………29 ………………………………………………………………29 ………………………………………………………………30致谢……………………………………………………………………31参考文献…………………………………………………………………32附录………………………………………………………………………33表l灌区基础数据库数据表及字段定义………………………………33表2灌区基础数据库数据表名称及标识一数据表名字典D(D7001)……,正从工业化向信息化迈进,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己在各个领域里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人们对信息化应用效果的认识也愈来愈高。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我国信息化技术的现状,国家提出:“要在全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程度,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政府行政管理、社会公共服务、企业生产经营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快信息化步伐”。党和政府如此重视信息化建设,是因为信息化己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又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我国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的重要步骤。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基础设施的水利设施,其发展的速度和现代运行管理水平的程度,对确保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国家将水利排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首位。科学家预测,21世纪的中国,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洪涝灾害、干早缺水、水污染严重等水资源三大问题日益突出,将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了解决好新世纪水的问题,《全国水利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规划》中确定了调整治水思路、转变治水方针的原
大型灌区基础数据库的设计说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