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天气》复习提纲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2、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气温、云量、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4、制作天气日历在观察每天天气时,要注意尽量在同一时间在同一地点进行。不仅要坚持每天观察,还要注意收听、收看当地天气预报,以获取需要的天气数据。认真做好记录便于我们分析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并找到天气变化的简单规律。5、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6、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7、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时应该把温度计悬挂在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直到液柱不再变化后,再正确读数。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顶端齐平。8、坚持每天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我们发现每天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早晨的气温最低,然后逐渐升高直到中午最高,后来又逐渐下降。9、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11、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简化为三个等级,0级,风旗不动;1级风旗微动;2级风旗展开。12、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13、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14、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下雨的等级。—;—;—;—;—;。15、云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16、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晴天的云量占天空不超过四分之一,多云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阴天的云量超过四分之三。17、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还通常把它们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灰色的扁平状的云是层云,如果层云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但是也能发展成积雨云,并形成雷阵雨天气;纤细的羽状的云是卷云,卷云只有在温度非常低的高空才能形成,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18、在总结天气观察时,通过统计收集到的气温数据,分析云量、风向、风速以及降雨量的变化。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第二单元《溶解》复习提纲1、水能溶解很多物质。由于水溶解了自然界中的许多矿物质,生物得到了营养;由于水溶解了空气中的氧气,水中的动物和植物能够生存。2、将一种物质放入水中,用搅拌棒轻轻搅拌。如果这种物质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那么我们就说这种物质能溶解于水,也可以说水能溶解该物质。能溶解在水中固体有食盐、白糖、果汁粉、奶粉、味精、咖啡粉、小苏打、高锰酸钾等物质;液体物质有胶水、牛奶、酱油、橙汁、醋、酒精等物质。3、不能溶解在水中固体物质有木屑、铁粉、石粉、沙、面粉等物质,液体物质有菜油、花生油、芝麻油、柴油、汽油、机油等物质。油和水虽然相互不能溶解,但在它们的混合物中加入洗涤剂可以帮助它们相互溶解。6、为了清晰地看见物质的溶解过程,我们用高锰酸钾代替食盐做溶解实验,高锰酸钾是一种深紫色的颗粒状晶体物质,溶解于水后形成了一种紫色、透明的溶液,人们常用它来消毒和防腐。6、像高锰酸钾那样,在水中变成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微粒,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的现象就叫溶解。7、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常温下,20毫升水里能溶解大约7克食盐,同样的水可以溶解约2克小苏打。实验说明: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有大有小。8、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生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9、为了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我们可以做下面的实验。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10、在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加快或减慢某种物质的溶解。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使用捣碎、加温、搅拌等方法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