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兴奋地跟好莱坞说,I’mJackieChan”,台湾歌手黄舒骏在《改变1995》中,曾如此将成龙的自豪与兴奋写进了歌词,而这位曾用名陈港生的成龙,无疑已经实现了最初经纪人陈自强为他起艺名“成龙”的心愿,并成为了当下知名度最广的华人动作明星。不过,在将近半世纪的电影生涯里,成龙也经历了起起落落,包括最新的电影作品《辛亥革命》,首周在内地市场票房仅约1800万元,而在香港首日则约25万港元,成绩很不理想……少年港生——FROM《大小黄天霸》TO《精武门》一直以来,我拍的电影没有哲学,我也没有读过书,我只知道拍电影。有很多人拍电影他们会讲许多哲学,我没有。你问我为什么要拍这个镜头,我只知道我要拍这个镜头。这么多年来,我从一个很小、默默无闻的童星到小武行,到中武行,到副武术指导,又做了武术指导,一直我就只知道我的电影牌号。—成龙回忆早期电影生涯少年成龙与他的兄弟们《秦香莲》《少林门》舞台时期的元楼《金瓶双艳》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香港,也是从战后的萧条不断恢复的香港,不少人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而这时期的香港电影,一度涌现了电影与粤剧/粤曲联姻的热潮,这在无形中促使了戏曲学校在香港的兴起,何况武打动作片在战后的香港随着《黄飞鸿》系列的卖座而成为了主流。生于普通家庭的成龙,小时候便是一个很顽皮的孩子,而在1961年时因为父亲的工作缘故,被父亲送进了于占元开办的中国戏剧学院,并被取名元楼,学习舞台化妆、舞台表演技巧(包括逗、唱、打等)等,为平时的不断登台表演做准备—“七小福”便是缘起于于占元师傅在一次京剧表演时,选了元龙(洪金宝)、元楼(成龙)、元彪等七人表演而取得很大成功,于是组成了“七小福”,但实际上人数不一。而在进入中国戏剧学院的第二年,因为这类京剧学校时常为当时流行的武打电影表演,成龙也就有了一次出镜的机会,即《大小黄天霸》,随后还陆续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秦香莲》等戏曲电影里客串,但始终影响力不大。由李小龙主演的《精武门》,可以说是成龙电影生涯的一次转折点。当时的成龙已经出师并进入电影圈做一些龙虎武师的工作(龙虎武师在六十年代时的关注度越来越大),尽管他经常都是很卖力工作,但并没有得到太多的重视。直至大师兄洪金宝因为与嘉禾签了提供特技人的合约,而找来成龙参与《精武门》的特技工作,并客串了一场被李小龙一脚踢飞数米远的“坏蛋”,而受到洪金宝、罗维(导演)、李小龙等人的赞赏肯定,才为他的电影生涯翻开了新的一页……年份1962196319631972片名《大小黄天霸》《梁山伯与祝英台》《秦香莲》《精武门》拙劣模仿—FROM《广东小老虎》TO《飞渡卷云山》《飞渡卷云山》《新精武门》《精武门》实际上,在参与制作《精武门》之前,成龙还以男主角的身份主演了电影作品《广东小老虎》,只是这部影片因为各种缘故没有完成(数年后则由另一位演员补拍完成、上映);随后他又出演了多部作品,包括《顶天立地》、《女警察》等,甚至是在李翰祥导演的古装情色片《金瓶双艳》中,成龙还出演了郓哥这个角色。李小龙在1973年的突然过世,一方面是促进了李小龙神话的完成,另一方面则无疑是香港电影,尤其是动作片的一大损失。而对于电影片商来说,找到一位李小龙的“替身”则是不少人努力的目标,于是,不管形象或神韵是否类似李小龙,一时之间涌现出不少的“X小龙”或者“X龙”,而当时已经前往澳洲打工的成龙被陈自强找了回来,并因为陈自强的一句“成龙如何呀?表示已经是一条龙了”(参见成龙的自传)而起艺名“成龙”,作品也便是《新精武门》。《精武门》是李小龙最具影响力的一部作品,而《新精武门》则可以说是李小龙版《精武门》的翻拍之作,还找来了《精武门》的女主角苗可秀担任女一号,但毕竟《精武门》已经深入人心,拙劣的模仿并不能取得如期的成功,“成龙”也止于美好的意愿。而这时期罗维还担任幕后推出了多部由成龙主演的动作武打片,包括《少林门》、《少林木人巷》、《剑花烟雨江南》、《飞渡卷云山》、《风雨双流星》等。其中,《少林门》、《少林木人巷》是当时流行的少林神话题材故事片的跟风之作(当时张彻导演的一系列取材于少林传说的作品很受欢迎),也被张彻导演以满不在乎的口吻说“罗维导演他(即成龙)的影片,我一部都未看过。有什么可在意的?”。而《剑花烟雨江南》、《飞渡卷云山》、《风雨双流星》则是异军突起的楚原导演、狄龙主演的一系列古龙小说改编的电影作品的模仿之作。李小龙的推手罗维,试图以类似的方式成就成龙,但罗维忽视了真正的李小龙始终只有他一个,而成龙的天赋与特长也并不与李小龙一致,再加上电影流行文化已经逐渐变迁,都使得成龙的拙劣模仿流于表面化。这大概也让成龙明白到,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才能成长为一条“真正的龙”。年份片名香港票房1971年《广东小老虎》1974年《金瓶双艳》《花飞满城春》
成龙的从影之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