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诗文---子集中华古诗文分为12本小册子,即《子集》、《丑集》、《寅集》、《卯集》、《辰集》、《巳集》、《午集》、《未集》、《申集》、《酉集》、《戌集》、《亥集》。共300篇古诗文经典之作。这是《子集》中的全部内容,共三十篇。现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第一篇:《论语》六章1、子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2、子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子日:“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4、子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5、子日:“德不孤,必有邻。“6、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第二篇:《老子》二章1、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2、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第三篇:《孟子》二则1、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孟子日:“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方物也,水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第四篇:《庄子》一则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第五篇:《礼记》一则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日:“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第六篇:《吕氏春秋》一则1、天下轻于身,而士以身为人。以身为人者,如此其重也,而人不知,以奚道相得?贤主必自知士,故士尽力竭智,直言交争,而不辞其患,豫让、公孙弘是矣。当是时也,智伯、孟尝君知之矣。世之人主,得地百里则喜,四境皆贺,得士则不喜,不知相贺,不通乎轻重也。汤、武,千乘也,而士皆归之。桀、纣,天子也,而士皆去之。孔、墨,布衣之士也;万乘之主,千乘之君,不能与之争士也。自此观之,尊贵富大不足以来士矣,必自知之然后可。第七篇:《傅子》一则傅玄1、古之仁人,推所好以训天下,而民莫不尚德:推所恶的诫天下,而民莫不知耻。。。。。。。晋·傅玄《傅子·仁论篇》第八篇:与朱元思书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líng)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yīng)嘤(yīng)/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加粗字体为重音)第九篇:黔之驴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
中华古诗文子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