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资料专业专心专注温室黄瓜亩产30吨技术总结永清县自1994年开始栽培温室黄瓜,经过10多年的探索,2007年亩产量已经达10000千克左右,最高亩产14700千克。2007年县富民合作社从山东聘请农技推广研究员孙培博先生为温室栽培技术顾问,根据孙先生的最新设施栽培理论,结合当地瓜农的生产实践,课题组组配了超高产、有机黄瓜栽培技术规程。通过举办训练班,现场指导,大力推广落实设施栽培新理论、新技术,2008年合作社社员温室越冬黄瓜产量由过去亩产10000千克左右,增加到15000千克以上,高产者达25000千克以上。菜农张东辉亩产超越30000千克。2008年秋,在总结当年实践的基础上,加大推广力度,进一步普及了设施栽培的新理论、新技术。2009年307座、203亩温室黄瓜,菜农自报销售商品瓜数量,最低亩产25120千克,平均亩产量32017千克(详见测产报告)。2009年7月21日,经有关专家组成的测产组实地抽测验收(表1),试区温室黄瓜,最低者亩产黄瓜26796千克,(表1)。,且绝大多数温室黄瓜,全生育期内无病虫害发生,其商品瓜经北京中安质环认证中心()化验确定达到有机食品标准(化验表、证书附后),创黄瓜超高产、有机、无病虫害栽培之奇迹。其中张东辉等30余名菜农连续重茬栽培黄瓜,2年中没有发生任何病虫害。表1永清县富民合作社万亩温室黄瓜专家组测产结果户名面积(亩)亩株数每株结瓜数单瓜重(克)亩产量(千克)实产商品瓜(千克)测产差异(%)理论数据实际亩株数平均瓜秧长(米)+-+-+:2009年7月21日该试验研究产量比国内最高产量,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沈阳农业大学的联栋温室黄瓜全年最高产量41千克/m2(折合亩产27306千克),,%。,%。不论单产、最高亩产量,还是大面积平均产量,均创国家和世界黄瓜产量之最。并实现全生育期无病虫害或基本无病虫害发生,产品达到有机标准。超越世界黄瓜栽培最高水准。其主要技术总结如下。一、改革育苗方法,培育壮苗1、选择耐低温、弱光、抗逆性强的丰产品种:津优36、38、博美16等。以上品种适应性强,耐低温、弱光,生长势健壮,经济寿命长,菜农普遍反映明显优于其他品种。2、露地提早播种,在温室外建中型拱棚,棚内嫁接育苗。传统温室黄瓜嫁接育苗多在温室内播种和嫁接育苗,秋季室内温度高,特别是夜温高,不利于黄瓜幼苗的生长发育和人工操作,嫁接成活率低、花芽分化差。所以,只能推迟至国庆节前后气温下降后开始育苗。试验于9月15日露地播种,不但延长黄瓜寿命15天,而且此时室外气温白天25~300C,夜温在15~180C,是黄瓜幼苗生长发育的最适宜温度;专业资料专业专心专注嫁接在中拱棚内进行,利于人工操作、调节温度、遮阴、保湿,而且幼苗发育好,利于培育壮苗。3、改嫁接后10~15天断根为8~10天断根。传统断根时间多在嫁接后12~15天,有的退后至15天以上,黄瓜根茎长的粗,断根时伤口大,秧苗萎蔫严重,显著降低嫁接成活率。断根时间提前至接后8—10天,早断根抑制了黄瓜根的增粗,可显著促进砧木根系发育,利于伤口愈活,且瓜苗成活率高,生长健壮。4、改苗床喷灌、漫灌为畦底渗灌。传统育苗,在苗床上部喷灌或漫灌,板结土壤,土壤缺氧,影响根系发育;而且苗床空气湿度高,灌溉后植株残留水膜,为病菌侵染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病害发生频繁,危害严重,打药多,用工多。苗床底部整平后,,薄膜边缘搭在畦埂上(苗床尾部薄膜边缘高于畦底1厘米,以利排除多余水分),在薄膜上面排放营养钵(或在膜上铺设小石子,石子上铺设破旧草帘或碎草,上铺设营养土),在薄膜上灌水,利用营养钵底部排
温室黄瓜亩产30吨技术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