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地的功能:养育功能承载功能仓储功能景观功能2、土地的特性:土地物质的自然性土地数量的有限性土地沃度的差异性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土地位置的空间性土地属性的两重性3、土地利用的概念:4、历史上的土地利用:周朝的井田制和宋朝的仿田制。5、土地利用规划内容: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2土地利用潜力分析3土地供给与需求预测4土地供需平衡和土地利用结构化5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和重点用地项目布局6城乡居民点用地规划7交通运输用地规划8水利工程用地规划9农业用地规划10生态环境建设用地规划11土地利用专项规划12土地利用费用效益分析和规划实施6、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明确任务组织班子收集资料明确问题总体构想系统分析系统综合系统优化系统评价系统运行系统更新7、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地租和低价理论土地区位理论持续利用理论生态经济理论人地协调理论系统工程理论8、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一切形态的地租都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一切地租都是剩余劳动的产物,是以土地所有权的存在为前提的。9、区位理论包括: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廖什的市场区位论等。10、亚当斯密斯指出,土地价格是地租资本化的比率,是用年地租除以利息率之商来加以确定。11、土地利用原则: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综合效益原则逐级控制原则(阐述怎么利用这一原则)1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念: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1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特点:整体性长期性战略性控制性1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2、土地供给量预测3、土地需求量预测4、确认规划目标和任务5、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6、土地利用分区7、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15、“两个估计,两个协调”一是对规划期内土地利用问题所能解决程度的估计,二是对实施规划所能取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估计。一是与上级规划目标、指标的协调,二是与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协调。16、方案设计:综合平衡法数学方法1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分级审批52页18、土地利用战略研究:1、明确规划要解决的问题2、分析土地供需基本情况3、确定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4、确定土地利用基本方针(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保护环境)土地需求量的预测是指对于一定规划期限内规划地区各用地规模所进行预先测算和估计19、预测程序:明确预测目的制定预测计划收集基础资料检验现有资料实施预测过程分析预测误差20、土地需求量预测:是指对于一定规划期限内规划地区各业规划用地规模所进行预先测算和估计,以其作为协调土地供需和编制用地规划的重要依据。21、土地利用结构概念: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22、供选方案的原则:切实保护耕地原则统筹兼顾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三效益统一原则公众参与原则23、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土宜法、综合法、模型法24、土地利用分区概念:由于区域内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客观存在着区域差异性,土地利用的方式和结构受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也具有区域差异性。25、土地利用分区方法:综合分析法、主导因素法、叠置法、聚类法26、居民点布局形式:卫星式、带状式、多边形式、自由式27、居民点布局原则:1、服务
土地利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