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标准促进护理工作科学化发展——护理分级护理部任海燕内容我国护理标准专业组织发展解决的主要内容12护理分级的解读3一、我国护理标准专业的组织发展?一、体系建立阶段?1、2012年,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准成立护理标准专业委员会,由主任委员、秘书长和委员等共23人组成。秘书处挂靠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任务:负责组织制(修)订护理标准专业框架体系,相关管理、服务行为、技术及评价的规范和标准?2、制定我国护理标准专业的体系和框架。为我国护理标准的系统化制定和发展奠基?3、制定我国护理标准专业5年制(修)订发展规划,使我国护理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从国家的层面逐步实现有方向、计划。一、我国护理标准专业的组织发展?二、规范化发展阶段?《护理分级》和《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已于2013年由卫生计生委发布,从2014年5月1日经开始执行。?2、2013年,由护理标委会提议的《压疮护理》和《疼痛评估》两项标准获批,正在起草中。?3、2014年,有护理标委会提议的《护理记录书写规范》获批。二、对护理专业发展的促进?是护理专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没有护理管理、技术和服务等标准,也就谈不上质量;是进行护理服务和评价与改善护理服务结果的准则;?是加强护理管理的技术依托;?是出现质量纠纷时,重要的仲裁依据;?提高护理工作的标准化程度。护理分级背景?1982年4月7日卫生部下发了卫医字第10号《医院工作制度》,其中在护理工作制度中做出了患者入院后,应根据病情决定护理分级,分为特级护理、一级、二级、三级护理四个级别,并对每个级别的护理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护理分级背景?问题?划分依据不够充分,护理级别所涵盖的内容,不仅仅是病情程度的轻重,比如病人的自理能力,需要护士照顾的程度以及病人的资源等内容,“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下,仅以病情为依据确定护理级别显得很不全面。国际资料?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患者护理需要为依据提出了患者分类系统,根据患者每天所需要的护理时数,量化护理活动并划分护理等级,达到分析护理人力需求并以此指导护理人力配置的目的美国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分Ⅰ、Ⅱ、Ⅲ、Ⅳ级)和每项护理操作规程所需时间(经科学测算)经过计算得出每班所需护士数。护士长根据各级护理人员职责、工作能力和患者的要求分配分管护士,有效的保证了分级护理质量的落实日本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程度分为A、B、C三个度,同时根据患者的生活自由度分为1~4级,由3个度4个级依次组合为12个类型,分别为A1~A4、B1~B4、C1~C4等。1级:禁止自己活动或自己完全不能活动,基本生活行动完全需要帮助;2级:允许床上活动且自己有床上活动的能力等如何理解标准内容?一条主线:以病人为中心?二个立足点:现有政策规定行业可执行的能力?三点注意:,应遵循循证和科学的原则提供以病人为中心■科学全面决策病人需要提高的护理服务程度■合理收费,体现护理的服务的劳动价值■护理专业能力的体现■用合适的人力提供服务护理级别与护士人力资源配备护理级别程度—护理工作量—护士人力配备护理级别中需求程度—护理照顾的难易程度—护士配备能级结构—合理的搭配护理人力■与岗位培训
护理分级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