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金鸡叫天门.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金鸡叫天门在黄山半山寺前仰观天都峰山腰老人峰上,有一石如雄鸡,头朝天门坎,振翅欲啼。半山寺路侧岩壁上,刻有“空中闻天鸡”五字。这块巧石还伴有一个动人的民间传说:古时候,黄山紫云岩下的小溪两岸,居住着银妹和金哥两户贫苦人家。金哥与银妹天天结伴上山挖药采茶。天长日久,两人难舍难分。一天,双双来到小溪边,金哥吹起了竹笛,银妹唱起了山歌。不料这日天上的玉皇大帝也在游览黄山,听到银妹那百灵鸟般的歌声,,玉帝派的天兵天将就来到银妹家,告诉银妹说,玉帝要娶她为妃,银妹死也不从。第二天,银妹和全哥刚要成亲,突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天兵天将降到屋中,抢了银妹就走。金哥追到老人峰上,已不见银妹踪影,便对着天门喊叫银妹的名字,连叫七七四十九天,突然一阵风雨过后,金哥变成了一只大金鸡,抬头高叫,声音直冲九霄。那悲苦凄厉的叫声,震塌了天门,只剩下一边门坎,就成了如今看到的“天门坎”.那金鸡也随着化成了一块巧石,终日朝着银妹走过的天门。这就是如今看到的那高大的金鸡永远望着天门坎的奇景。今人有诗赞曰:“天外飞来翅未收,峰前玉立几千秋。雄姿不怕风和雨,日对天门叫不休。”五老上天都 步移景换,从黄山龙幡坡上回头看老人峰,“金鸡”已不见,却见五石如五位老翁,携手持杖,摩肩接踵,向天都峰顶攀登,形象逼真生动,被称为“五老上天都”。前面一石为五老之首,作前导状,亦称“老人峰”。后面几百虽各具形态,有的甚至有退缩之状,但在第一位老人一往无前精神的鼓舞下,他们还是克服了畏难情绪,继续向上攀登。关于此景的由来,民间亦流传一则故事:在很早很早以前,人与仙的区别就在于寿数。凡活到九十开外未满百岁的人统统叫做“半仙”。半仙们只要上了天都,跨进灵霄,朝拜那玉皇大帝,经过御封钦点便可位列仙班,获无量寿福。有一天,从东南西北中来了赵钱孙李周五位朝天讨封的半仙。他们过半山寺,越龙蟠坡,如履平川,毫不费力。他们一看天都在望,仙位唾手可得,心里乐开了花。他们个个又都是做联句诗的高手,不禁相互唱和起来:赵半仙首先开口道:”夏不衣绸缎,冬不着皮裘”;钱半仙续上一句:“荤腥我无缘,终年食甘蔬”。孙半仙接着说:“不慕广华厦,栖居陋室久”;李半仙则说:“饭后百步走,劳役自动手”;周半仙笑着说道:“心胸坦荡荡,无愁又无优.”这五位半仙老翁,就“衣、食、住、行、思”五个方面,吟成一首“长寿诀”,可万万没想到这是“泄漏天机”,,一面切断这五位率仙上天都的去路,一面又将他们点化成一组寸步难行的石头,这就是、“五老上天都”,这“长寿诀”仍不胫而走,世代流传,直到后来编写《百家姓》的人,仍尊此五老为华夏百家姓氏之首。五老也更爱民助民,即使已变成石头,还施了法术变成一只伸颈昂首的“金鸡”,留给世人以“天门可以叫开,寿福可以追求”的启示。仙人指路(黄山景点)安徽黄山的著名景点之一,位于云谷寺至皮篷路口。一怪石屹立峰巅,其状似身着道袍的仙人,他一手举起,似为游客指引进人皮篷之路,故名“仙人指路石”,又名“仙人指路峰”。它之所以颇负盛名,不仅仅在于外形酷似,而且因为有一段对世人颇有启发作用的故事。相传很早以前,有一位两岁能文、四岁会武的神童,只因后来科场失意,擂台负伤,改行经商后又把老本蚀光,在走投无路时就奔赴黄山来寻师访仙。哪知跑遍了千峰万壑,连

金鸡叫天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xc6688
  • 文件大小431 KB
  • 时间20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