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以必修第一册中《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第二册中《遗传的基本规律》为基础,从学生感兴趣的人类遗传病引入,讨论: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这两种遗传病为什么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为什么在遗传表现上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伴性遗传有什么特点。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其它应用。二、(1)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提出假设、设法求证的科学探究能力。(3)能够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缜密的思维能力。(1)探索伴性遗传方式的本质规律,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应用人类遗传学研究中生物统计的方法。(2)通过分工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善于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工作能力,提高研究效率。、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伴性遗传的故事激发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2)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3)如何面对伴性遗传疾病,培养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融入生命教育。(4)唤起发现人类遗传病、探索遗传病治疗方法的社会责任。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2、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规律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学过减数分裂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已经掌握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活动及结合课堂的探究活动,对伴性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五、教学方法采用探究、讨论模式结合、启发诱导、设问答疑的教学方法。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前准备:指导学生调查人群中色盲症的发病情况和规律。指导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寻找资料与自己调查数据加以比较。让学生调查人群中的色盲患者的家庭情况。分析调查数据可能与资料不相符的原因。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该项准备工作可以使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与伴性遗传有关的红绿色盲问题进行调查、讨论和学习,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在人群中男女发病率不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到观察、分析的积极心理活动状态,使教学中红绿色盲探究活动更能顺利开展。但其中难点是学生调查情况不可估计,教师要在课前先作好相应培训与准备工作。如教会学生设计记录表格,有关遗传病发病率的计算方法。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学习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新课新课讲授1、色盲症的发现讲述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发现色盲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从道尔顿发现色盲的小故事,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提问学生介绍色盲知识:就是不能辨别色彩,即辨色能力丧失。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患者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区分红色和绿色。2、课件显示红绿色盲检查图设疑:红绿色盲是怎么遗传的呢?导入新课:伴性遗传。理解概念。一、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常见事例1、特点: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相联系。2、常见实事例:(1)人类遗传病: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等。(2)果蝇:眼色等。二:人类红绿色盲症1、色盲遗传家系图谱分析课件显示红绿色盲家系遗传图谱,认识系谱,分析图谱,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1)对“资料分析”的两个讨论题进行讨论。(2)总结伴性遗传的概念、色盲基因的表示方法,填写学案中相关内容。2、课件显示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图表,引导学生填写根据遗传图解,写出Ⅰ-1和Ⅲ-6的基因型,并
伴性遗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