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马市上阳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连片区发展规划侯马市上阳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连片区发展规划第一章绪论我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农业是关系到“安民心、稳天下”的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发展的中期阶段,需要工业反哺农业,同时也反映出我国农业发展中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农业生产整体基础条件差、技术水平低,传统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生产投入大、产出少、效率低,农民增收困难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稳步发展,也引起了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其根本目的就在于强农惠农、全力促进农民增收。可以说,今后二、三十十年是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优质高速发展的“黄金阶段”,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侯马市农业生产的重点区域,按照侯马市“十二五”规划和“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目标要求,从实现规划区城乡一体化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性要求出发,按照“盘活存量资源、合理—1—配置要素、完善产业链条、彰显产业特色”的基本要求、结合辖区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现状,我们编制了《侯马市上阳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连片区发展规划》。第二章编制规划背景一、规划编制的由来生态循环农业,就是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所从事的“三高农业(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它不单纯地着眼于当前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而是追求三个效益(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使整个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把人类梦想的“青山、绿水、蓝天、生产出来的都是绿色食品”变为现实。它的核心是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相对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农业增长模式来说,是一个根本性的变革。它的基本概念是:以大棚温室为纽带,结合畜牧业、果蔬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它的特点是:采取“政府推动、企业牵头、农民参与、金融支持”的模式,以种养业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园区建设为支撑,形成衔接完整、运转正常的产业链条,组成物质良性循环利用的生态农业系统。二、规划区基本现状侯马市上马办事处位于侯马市南端,、—2—人口28000余人,下辖19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区内农民多以从事传统农业生产为主,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8255元,属当地中等水平的发展地区。本规划区域为上马办行政区域内的南同蒲铁路以西部分,主要涉及东阳呈、卫家庄、驿桥、上马、史店、上院等12个行政村和李家山等3个移民搬迁后组建的经济合作社,规划区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居民总数约18000人、耕地总面积约20000亩。区内驻有山西富洁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卫家庄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上森养殖公司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核心区占地面积1000亩上阳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卫家庄5000亩中药材人工种植基地等“一村一品”产业化基地。规划区自然资源丰富、基础条件良好、环境质量优良、道路交通便捷,文化底蕴深厚、人民勤劳朴实,是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连片区的理想选择。三、规划区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1、有利因素(1)基础条件良好。规划区位于侯马市上马办的南同蒲铁路以西,涵盖上马办的政治经济中心和辖区的中片、西片和西南片,区内地势平坦、气候温和、交通便捷;境内地表水系丰富,?、10?或以上累积温度4265?、全年无霜期约197天。、、土壤冻土深度为56厘米。规划区内无大型污染企业、空气质量良好、水、—3—电供应充足;土地多处在宽阔向阳地带,排水顺畅,土壤水肥条件优越,适宜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2)空气质量优越。规划区内无大型工业企业、特别是高污染企业,空气质量良好,全年空气质量达优质标准的天数高于侯马市的平均水平,近年来,随着群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推进,规划区环境质量明显改观、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明显减轻。上阳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已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产品认证,规划区整体环境符合国家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地理环境标准要求。(3)自然资源丰富。规划区内拥有侯马市惟一的半山丘陵区域,紫金山和峨嵋岭森林茂密、植被覆盖率高,是侯马市天然的南大门和绿色屏障,规划区蕴含着丰富的沙石、野生中药材、优质水源及丰富的饲草资源,可为规划区发展建设提供充足的建筑材料材;可为规划区发展中药材人工种植提供优越的生长环境和稀缺的中药材原种;还可为规划区发展生态养牛、养羊提供丰沛的纯天然优质牧草,规划区具备了不可
侯马市上阳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连片区发展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