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逍遥游学考复习2017.ppt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逍遥游《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多义词、古今异义词和常用的文言虚词。-3段。、人生的认识和看法。《逍遥游(节选)》叙议结合,阐发思想的写法。一、庄子其人庄子名周,战国中期的思想家,宋国蒙地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大体与孟子同时而稍后。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做过蒙地的漆园吏。家境贫穷,曾向监河侯借粟而受到奚落,又以布衣见魏王。据传,楚威王闻其贤,以厚礼聘之为相,遭其拒绝,明确表示: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他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庄子》现存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计33篇。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著,外篇、杂篇为庄子后学著。因唐玄宗尊庄子为南华真人,故《庄子》又称《南华经》。庄子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艺术风格。高一时学过他的文章《秋水》,可以窥见一斑。鲁迅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这是很精当的评论。至于书中的主观、消极、无为的一面,我们应该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庄子的经历加以理解和批判。2.《庄子》二、关于《逍遥游》逍遥,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作品,它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全文分两大部分,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总论,课文一连运用了几个寓言故事,层层铺垫,论证世间万物都是因为“有所待”而失去自由,自己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高境界。第二部分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以及通过“无为”达到这一境界的主张。全篇集中表现了庄子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三、梳理1-3内容鹏鸟奋飞: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野马也尘埃也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万物都有所待;大舟无力:水之积也不厚积水不深。都没有绝对自由。杯水胶地:覆杯水于坳堂之上水浅舟大。蜩鸠嘲鹏:不知自己“所待”。远行所待:备粮,越远所待越多。根据上面分析,可以归纳首段段意如下:阐明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梳理4-6内容: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道春秋;冥灵春秋五百岁,大椿春秋八千岁;万物有所待,存在大小之辩“区别”彭祖——众人(对比)鹏鸟——斥鴳(对比)段意归纳:本段是对第一段的归纳、补充、印证,说明万物在“有所待”的范围内,存在着“大小之辩”的差异,但终归都是“有所待”。表明冥灵和大椿虽是“大年”但也是“有年”的,彭祖虽然是“大年”但也是有“年”的,那么在这个意义上,就不要“匹之”了,这样的话,“有所待”的论述进入到对社会中人的具体论述,阐明逍遥游的境界,即庄子理想中的最高境界,进而点明全文的主题。能够“效、比、合、征”的四种人,有才智修养,当都被世俗所累;宋荣子置世人的赞誉与诽谤于度外,但他的修养“犹有未树”;列子御风而行,逍遥自在,但“犹有所待者”这些有才有智有修养的人都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游”,更何况那些普通人呢?梳理7内容论证思路万物皆“有所待”(不自由)万物所待有“小大之辩”(亦不自由)世人亦“有所待”(这些都不算“逍遥游”)怎样才算“逍遥游”什么样的人可以入此境?真正地逍遥游?提出主张: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四、本文主旨本文追求一种“无所待”的精神上绝对自由的逍遥境界,即顺应万物的本性,悠然自在,适心任性,达到物我一体的精神上的自由。

逍遥游学考复习2017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977562398
  • 文件大小369 KB
  • 时间20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