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忙碌的人逗着忙碌的时代卡盟时代的脸影棚里灯光打着的地方只有三尺见方,黄渤拉着一把造型简洁的灰椅子,旋转、倚靠、后仰,像在一个巨大的舞台上和它跳双人舞。拍照开始之前,摄影师对黄渤说,“我想让你做人群中出挑的那一个”,“不要那么严肃,多一些表情和动作”。这也是黄渤留给大众的主流印象。数据能够证明黄渤是这个时代最受欢迎的男演员,在2014年十一长假结束时,他开始被称作“50亿先生”,这是他主演和参演过的电影累计票房总和,也是此前从未有人达到过的纪录。其中有11亿票房的上浮仅仅用了一个国庆档,他在这个黄金档期有3部电影上映,喜剧片《心花路放》票房过了11亿,社会题材的剧情片《亲爱的》破3亿,动作片《痞子英雄2》收获2亿―这个成绩在这3部电影中不算高,但位列国庆档14部新片票房第3名―前两名还是他的。如果放在更大的时间维度,黄渤参演的电影包揽了国产电影总票房榜的前三名,而且都是喜剧。他无疑是个成功者,却始终没有很多成功者周身散发的距离感。他演的角色大多数是令普通人亲近的小人物,而他本人又以幽默、和善赢得了普遍好评。“没有危险感,反正大家看你这张脸也不会嫉妒,也不会起疑心,对,就是平平常常,跟大家都差不多。”黄渤对《人物》记者说。出现在摄影师镜头中的脸并不英俊,却趣味十足。黄渤先要求加一条围巾,又把一支烟斗当成一撇胡子,眉毛一挑,亮出吹胡子瞪眼的达利式表情。“谁带了手套,”他接着问片场的人,准备再多摆几个造型。创造力缔造了这种有趣。导演宁浩曾评价黄渤拍戏想法非常多,经常十三四条过去,他还要再试一次。越来越多的人将黄渤看做喜剧演员葛优的接班人,他们都以饰演小人物著称,都有出色的演技和强大的票房号召力,都因时代折射出不同颜色的光芒。葛优式的小人物面冷心热、愤世嫉俗,面临人生选择时充满迷茫,暗合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人处于历史转型期的集体心理。黄渤式的小人物则奋斗在更加焦虑和希望渺茫的时代,在生存一线追求着似乎无法达成的欲望。影评人史航曾对媒体说,“最容易想到的黄渤的表情,是被人责难无助辩解的表情,那也是大多数草根中国人最容易出现的表情。”观众从黄渤戏中的角色身上找到自己。他多年的搭档徐峥说,观众就喜欢看黄渤在戏里被虐。人们从那些角色身上看到了无奈的自己,又不会折损优越感。“因为我们太苦难吧,对,因为现在工作的节奏,各种生活的压力,以及现在跟着经济增长所带来的一系列附加症状,我们可能需要一些出口,我们需要放松。”黄渤总结他所饰演角色的时代性。正如电影人黄海所说,“真的不是说黄渤长了张时代的脸,而是这个时代长了一张黄渤的脸。”求败现实中,黄渤的工作正疯狂叠加,无法放松。他今年出现于三部电影、一部电视剧,还巡演了一部话剧,客座了两个真人秀,同时接受铺天盖地的采访。媒体期待他又说出什么好笑的金句。这听起来有些荒谬,忙碌的时代盼着一个忙碌的赶场者逗人开心。黄渤现出疲态,许多次做宣传的时候,他忍不住使劲揉眼睛来抵抗倦意。他开始对媒体说要休息一段时间,去画画、唱歌、旅游。疲惫也来自缺乏挑战。以前演戏的快乐在于琢磨桥段,塑造人物,一遍遍推翻重来,现在是“怎么演怎么过”。他想搞清楚“演戏是为了什么”,“你要再演一个戏去证明自己吗,好像不用。我要给别人证明我能演这个角色,或者我是一个多么优秀的演员,好像也没有那个必要。”他没有思考的时间,每一分钟都被填满了。票房纪录天天在刷新,他却
黄渤+忙碌的人逗着忙碌的时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