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炮制的作用药物各自具有一定的性能,经过炮制引起这些性能产生不同的变化,这是“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关于这一问题,祖国医学传统认为与药物的性味功能有关;用现代科学分析研究,则属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范畴。为了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使它更好地指导实践,现在从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炮制对药物性味功能的影响我国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炮制经验,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些理论阐明了炮制所产生的作用,主要是对药物性味功能的影响。(1)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四气五味是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反应,以及通过味觉器官的辨别而作出的归纳。每一种药物都存在着气和味。这种气味又各自具有一定的作用,从而形成了药物的功能。炮制对药物的气味是有影响的。因而对药物的功能也是有影响的。某些药物的性味功能能够因为加热而改变,如生地黄味甘性寒,经过蒸制,消除了寒性,变成了甘温补血的药物。生川乌性温有毒,口尝有麻辣味,经过煮制,消除了麻辣味,减低了毒性。某些药物由于与辅料的性能具有协同作用而增强疗效,如醋味酸能收,五味子用醋蒸可增强五味子的收敛作用。某些药物由于与辅料具有拮抗作用而缓和偏性或改变性能,如蜂蜜味甘性缓,麻黄用蜜炙可缓和麻黄的辛温发汗作用;胆汁味苦性寒,天南星经胆汁制后,不仅消除了毒性,还将天南星苦辛温燥的性味变为苦凉,在固有的疗效上,增加了清热的作用。(2)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升降浮沉是药物作用于机体的趋向。药物由于气味、质地、药用部分的不同,作用于机体的趋向亦随之而异。在炮制过程中,由于辅料性味的作用,导致药物改变或增强原来的趋向。如黄柏原系下焦药,经过甘辛大热具有升提作用的酒炒制,便产生了清降头部虚火的作用;黄芩能走上焦,用酒炒制,增强了上行清热的作用;川楝子能走下焦,用盐炒制,增强了下行治疝的作用。(3)炮制对药物归经的影响:归经是药物作用于机体的一定范围。不同的药物都有各自的作用范围。由于“五味入胃,各归所喜”,不同的辅料,对脏腑经络也具有一定的选择作用。因此,某些药物用归经相同的辅料进行炮制,能够增强药物在一定的脏腑经络的疗效。如甘草蜜炙,能够增强补脾作用;补骨脂盐水炒,能够增强补肾作用;莪术醋煮,能够增强入肝经消积的作用。上面所述,主要是炮制对药物性味的影响。这是根据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以及归经等中医理论进行论述的。这些理论一直在起指导实践的作用。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也还存在不少的缺陷,这就要求我们应用现代科学对炮制作用进行研究,使之不断提高。 二、炮制对药物成分的影响药物的炮制方法是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治疗的需要而定的。药物的性质决定了药物的理化作用。不同的炮制方法和加入不同的辅料,对药物的理化性质和治疗作用有着不同的影响。中药经过炮制以后,由于温度、时间、溶剂以及不同辅料的处理,使其所含的成分产生不同的变化。如有些成分被溶出,有些成分被分解或转变成新的成分,有些成分也有增加或减少的现象,所有这一切,对于中药的药性和疗效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中药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对于探讨中药炮制的原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对大多数中药炮制的研究还不够系统,积累的资料还不多。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正在开展。因此,只能就已知的一般的化学成分结合现有的实际作一讨论。中药材的化学成分是很复杂的,就某种具体的中药材来说,其中所含的具有一
中药炮制学第三章-炮制的作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