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菌核病大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湖南农业科学 2007,(4):148—149,157Sciences 油菜菌核病大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罗兴红 (浏阳市小河乡农技站,湖南浏阳 410308) 摘要:油菜菌核病在生产上危害严重,导致减产,品质降低, 况,调查分析了该病在浏阳发生危害的特点以及发生规律,并对此提出切合实际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油菜;菌核病;综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60X(2007)04—0148—02 油菜是浏阳市冬种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常年 播种面积约占冬种作物的 65% 其它作物一样也受到许多病虫害的侵害,其中油菜 菌核病由于以前发病较轻,在生产上没有造成较大 的威胁,部分农户因此在思想上对防治该病麻痹大 意,从而导致随着油菜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该病 2003—2005 年,菌核病株 发病率高达 %,受害作物减产明显,极大地影 , 势必将影响到浏阳市油菜种植规模以及油菜产业持 况,笔者通过 2a 的大田实地观察,认真总结当前油 菜生产中的实践经验,分析了油菜菌核病严重危害 的原因,并就此提出了一些综防措施. 1 菌核病危害症状及病原菌 油菜菌核病主要危害油菜植株中,下部茎杆,有 ,当油菜植株进入 始花期,滞留在田土中的菌核萌发产生子囊孢子,子 囊孢子随着气流传播到花瓣花器上,再发芽侵染油 菜花瓣,带菌花瓣脱落到叶片上引起叶片发病,发病 的叶片病斑扩大蔓延侵害茎杆, 病株与健壮株间通过接触相互间感染,从而造成病 ,维管束外露,如遇风 雨易被吹断,同时茎杆内形成许多黑色老鼠屎状颗 粒(菌核),植株生长受阻,不能正常结实,造成空壳 或死株. 油菜菌核病(Sclenrotiniasclerotiorum)由子囊菌 , 收稿日期~2007—04—06 作者简介:罗兴红(1974 一),男,湖南浏阳市人,农艺师,主要 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后为黑褐色, 活 13a,没有明显的休眠期,遇到适宜的温光条件 ,主 要有十字花科和豆科作物,但不危害禾本科作物. 2 发生概况 发病时间提早 近 34a,油菜菌核病菌核在大田存留量平均 为 26473144 粒/667m2,受暖冬气候影响(特别是 浏阳市在 2004—2006 年 1 月平均气温达 10— oC,2 月平均气温 ,3 月平均气温 — ℃),大量菌核不仅能顺利越冬,而且更有利 年 1 月 18,23 日调查,子囊 盘发生量分别为 115,167 个, 据观察,2006 年 1 月 26 日发生病叶,较往年提早 5 — 7d,1 月 31 日由于连续不断的低温阴雨,株发病 率达 %,比去年同期提早 5d. 发病部位上升 一 般情况下,油菜菌核病危害茎杆离地面 17 22cm 处,很少危害到茎杆 35cm 年调查统计,低节位危害占 %,中节位危害 %,高节位危害达 %.由此可见,菌核病危 害茎杆部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发病高峰期表现不明显 菌核病发生存在一定的规律,有着明显的高峰 月份油菜盛花期是菌核病发病的高 ,并 不像往年那样高峰之后迅速跌人低谷,而是保持一 ,2005,2006 年 2 月 183 月 28 日菌核病危害日益加重. 品种间抗病差异大 油菜品种抵抗菌核病能力在品种之间存在一定 第 4 期罗兴红:油菜菌核病大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149 ,浏阳市近 两年油菜菌核病大发生,但不同品种间,发生程度差 8 号,湘油 13 号等易感病品种发病 重,全市平均病株率 %;自留油菜品种发病 轻,平均病株率 %.湘杂油 6 号,华油 6 号等 抗病品种发病较轻,平均病株率 11%. 3 危害加重的原因分析 菌源基数大 在此之前,油菜进入花期时,菌核病没有在生产 上大面积危害, 收获油菜后一般不耕种早稻,使得感病茎杆植株能 ,种植油菜的农户对 及时清株观念淡薄,随意堆放菜杆,导致大量菌核
油菜菌核病大发生的原因与防治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