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蟹―稻综合种养技术摘要在稻田养鱼、稻鱼共生的基础上,将河蟹养殖引入稻田,建立鱼―蟹―稻共生系统,旨在进一步利用稻田水体和空间,更好地控制稻田病虫害,提高稻田养殖的综合效益。本文来源于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关键词鱼;蟹;稻;-5739(2008)06-0182-01 1稻田的选择和改造 ,保水力强,水源充足无污染,土质以壤土为宜,~。我们进行养殖试验用的稻田位于五河县武桥镇老张村,紧靠进水渠北边,东西走向,。 ,沟口宽6~10m,深1m,坡比1∶,在田地的四周距埂边50cm开挖环形沟,,;同时在田的中间开挖“十”字沟2条,沟宽、深各50cm。暂养沟、环形沟、田间沟面积约占稻田面积的10%,面积过大则会影响稻谷的产量。田埂要加高加宽加固,内侧用玻璃钢瓦埋置围栏防逃,高60cm。进出水口一定要有网栏设施防鱼蟹逃逸。 2水稻品种的选择水稻品种宜选择茎秆粗壮、不宜倒伏、抗病力强的品种。我们选用的是协优64。 3养殖品种的选择 。我们放养的是鲢鱼夏花鱼种。 ,目前我们养殖的品种是长江水系的中华绒螯蟹,该蟹种生长快,个体大,肉质鲜美,生产效益高。在养殖过程中切记,不要购买辽河蟹、瓯江蟹、闽江蟹等劣质蟹种。在选种时一是选正规的河蟹生产场家;二是选用本地自繁的品种,这样养殖才有保障。我们在养殖投放中选用的是我县沱湖自繁自育的幼蟹。 4栽种与放养 ,4月25日栽插,施基肥7500kg/hm2,一次施足,日后不补。在田的环沟及田间沟边侧秧苗采用密植技术,充分利用田地的边缘效应,夺取水稻高产。 (1)鲢鱼苗于5月底投放2万尾。鱼种经调节水温、食盐消毒,缓慢放入鱼沟。(2)蟹种放养。合理的放养密度是提高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决定因素,放养的幼蟹规格应以160只/kg左右为好。一般放幼蟹60~90kg/hm2为宜。。(3)投放活螺。在河蟹生长中后期共在田中投入田螺500kg作为河蟹的饵料。 5田间管理(1)加强投饵管理。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鲢鱼苗放养的密度小,稻田的水质又肥,基本上不用施肥。河蟹是杂食性的,可用糠、菜饼等拌蚌、鱼肉于每日傍晚投放在浅水处易看到的地方,多点投喂。在养殖中后期可投放活螺,夏季水温高时,适当从河沟中捞取黑藻、金鱼藻放入鱼沟中,即可为食,又可遮荫,吃剩的水草及时清除捞出。(2)勤巡田、勤检查、勤除敌害,发现鱼、蟹有
鱼―蟹―稻综合种养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