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职业性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职业性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ICD-10:)。(二)诊断依据。根据《职业性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诊断标准》(GBZ8-2002)。根据短时间接触较大量有机磷杀虫剂的职业史,以自主神经、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临床表现,结合血液胆碱酯酶活性的测定,参考作业环境的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后,方可诊断。(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1)全血或红细胞胆碱酯酶活性在70%以下,尚无明显中毒的临床表现;(2)有轻度的毒蕈碱样自主神经症状和(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而全血或红细胞胆碱酯酶活性在70%以上。,在24小时内出现较明显的毒蕈碱样自主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多汗、胸闷、视物模糊、瞳孔缩小等。全血或红细胞胆碱酯酶活性一般在50%-70%。,出现肌束震颤等烟碱样表现。全血或红细胞胆碱酯酶活性一般在30%-50%。,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可诊断为重度中毒:;;;。全血或红细胞胆碱酯酶活性一般在30%以下。:在急性中毒后1-4天左右,胆碱能危象基本消失且意识清晰,出现肌无力为主的临床表现者。(1)轻型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具有下列肌无力表现之一者):①屈颈肌和四肢近端肌肉无力,腱反射可减弱。②部分脑神经支配的肌肉无力。(2)重型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在轻型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基础上或直接出现下列表现之一者:①呼吸肌麻痹;②双侧第IX对及第X对脑神经支配的肌肉麻痹造成上气道通气障碍者。③高频重复刺激周围神经的肌电图检查,可引出肌诱发电位波幅呈进行性递减。全血或红细胞胆碱酯酶活性多在30%以下。:在急性重度和中度中毒后2-4周左右,胆碱能症状消失,出现感觉、运动型多发性神经病。神经-肌电图检查显示神经源性损害。全血或红细胞胆碱酯酶活性可正常。(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清除毒物立即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脱去污染衣服,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清洗污染的皮肤、头发、指(趾)甲;眼部受污染时,迅速用清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清洗;(2)特效解毒剂轻度中毒者可单用阿托品等抗胆碱药;中度和重度中毒者,合用阿托品和胆碱酯酶复能剂(氯解磷定、碘解磷定等)。两药合并使用时,阿托品剂量应较单用时减少;(3)对症和支持治疗处理原则同内科。中度和重度中毒患者临床表现消失后仍应继续观察数天,并避免过早活动,防止病情突变。,主要给予对症和支持治疗;重度呼吸困难者,及时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同时积极防止并发症。,可给予中、西医对症和支持治疗及运动功能的康复锻炼。5其他处理:接触反应,应暂时调离有机磷作业1-2周并复查全血或红细胞胆碱酯酶活性。急性中毒和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急性轻度和中度中毒以及轻型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治愈后,1-2个月内不宜接触有机磷杀虫剂;重度中毒和重型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治愈后
388.职业性急性有机磷中毒临床路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