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阵痛期的修法争议导读:《劳动合同法》阵痛期的修法争议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建议修改《劳动合同法》的声音较为强烈,但也有观点认为,该法面临的不是修改的问题,而是如何贯彻执行的问题,每部法律的出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阵痛期的修法争议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建议修改《劳动合同法》的声音较为强烈,但也有观点认为,该法面临的不是修改的问题,而是如何贯彻执行的问题,每部法律的出台都会经过阵痛期,将法律落实到位,才是问题的关键“在企业方面和雇员方面,《劳动合同法》的保护程度是不平衡的。”3月7日,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十二届全者会上表示。这已是楼继伟第三次公开评论《劳动合同法》了。2015年4月,楼继伟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发表演讲,痛陈《劳动合同法》的弊端,“它的弊端主要在于降低了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和灵活性。职工可以炒雇主,但雇主不能解雇员工,很多投资人离开中国也是这个原因。”今年2月19日,“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楼继伟继续开炮,他表示,最近十年,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工人工资增长已经快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这影响企业竞争力。其次,现行劳动合同法适合标准用工制度,不大适应于国内大量的外向型的代工企业,这就使得法律对这些企业用工制度造成扭曲,影响生产。这表现在企业遵从成本高,必须签订长期劳动合同,但如果这些企业没有订单,问题矛盾随之而来。而这些明显从企业角度出发的论据,却得到了一个站在劳动者立场的结论:“本意是保护劳动者,但可能最终损害了一些劳动者的利益,减少了就业机会。”也因此,他建议修改《劳动合同法》。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建议修改《劳动合同法》的还有一些企业家代表和委员,广东进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坤洪、河北春风集团董事长曹宝华、广州宏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文仔等都提出,现行《劳动合同法》过于偏重保护劳动者,而对企业利益保护不足,对企业发展明显不利。工资真的“涨”了吗?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系主任姜颖曾参与《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起草和论证。她表示,近年各地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确实在不断提高,但是很多地方有50%以上的职工工资都低于平均工资。同时,由于统计口径问题,农民工并未完全统计在内,导致很多人工资“被”增长。退一步讲,即使劳动者工资有提高,但相较于快速上升的物价、房价等,其真正增长的幅度也是大打折扣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和财政收入保持高速增长,而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却逐年下降。据相关资料显示,%的峰值后,持续下降,%,而与此相对应的却是资本报酬占GDP的比重上升了20%。虽然近年来经济发展与劳动报酬增长的比例有所收窄,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无论从经济发展,保护劳动者基本生活,还是从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等角度看,劳动者工资增长都有其内在合理性。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长时间内,我国工资增速是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速的。最近几年工资增速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速,这是对过去长时期工资增速慢的弥补。当前面对经济下行,应研究如何增加用工灵活性,让劳资双方平等协商、抱团取暖、共渡难关。这与劳动合同法并不违背。“无固定期限”并未有效实施《劳动合同法》中对劳动合同的规定有3种,分别是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
《劳动合同法》阵痛期的修法争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