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证券市场大事件盘点2012年01月04日05:08来源:证券日报字号:T|T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12家券商RQFII试点资格获批中国证监会12月23日表示,已批准12家证券公司的香港子公司RQFII资格。这12家获得RQFII试点资格的证券公司为:国元证券[%股吧研报](香港)有限公司、安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中信证券[%股吧研报]国际有限公司、申银万国[-%](香港)集团有限公司、招商证券[%股吧研报]国际有限公司、广发控股(香港)有限公司、海通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国泰君安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华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光大证券[%股吧研报]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国信证券(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国际金融(香港)有限公司。另外,首批RQFII产品已于12月30日正式获得香港证监会批准,将于近日在香港通过几大银行渠道向投资者公开募集。点评:按照规划,这12家公司将与9家试点基金公司一道,分享在香港募集的首批200亿元人民币RQFII试点额度,充当探路A股市场的“排头兵”角色。基金公司可以直接在香港筹集人民币资金,并投资内地证券市场,国内机构投资者的国际化又迈开重要一步。融资融券标的股正式扩容12月5日,融资融券标的股扩容正式实施,7只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成为新标的品种,融资融券的标的证券扩容至285只。从当天交易情况来看,已有投资者参与其中,而且业内认为,券商接下来可能会热衷于ETF,因为目前提供ETF券种的券商并不多,作为券源储备,券商可能会积极买入或创设ETF份额。点评:对于融资融券标的范围的扩大和该业务转入常规化,业内分析认为,虽然非试点券商也开始可以申请该业务,但短时间内获准开展的券商数量不会激增。而标的证券的大幅扩容,有望令该融资融券的交易额突飞猛进。不过,业内人士表示,受自有资金、自有证券的限制,券商供给能力有限,未来融资融券交易若想显著放量,还须等待“转融通”业务推出。证监会通报5起违法违规案件中国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12月23日通报了5起证券市场违法违规案件,其中包括西南证券[%股吧研报]前副总裁季敏波涉嫌“老鼠仓”案。2009年2月28日至2011年6月30日期间,季敏波利用职务便利掌握公司股票自营信息,通过其亲友控制的多个个人账户同期于西南证券自营账户买卖相同股票40余只,成交金额约5000万元,获利约2000万元,目前此案已被移送公安机关。除此之外,证监会还通报了东北证券[%股吧研报]保代秦宣涉嫌内幕交易被逮捕的情况,并公布了大富投资、新思路投资涉嫌操纵证券市场案以及惠顺装饰法人利用他人账户买卖证券的行为。点评:从被查出的这几起案件中可以看出监管机构对于内幕交易的“零容忍”。这叫无数投资者欢欣鼓舞,内幕交易不仅扰乱资本市场秩序,也严重损害投资者合法利益。抵制此类违法事件需要证券从业人员的自律,更需要监管机构大力查处。有学者表示,对于内幕交易者的处罚较轻,仅仅没收违法,那些所得对他们而言可能是九牛一毛,不能起到足够的威慑作用,需要加大违法成本。海通证券[%股吧研报]停止在港IPO海通证券12月13日上午通过香港交易
2011年12月证券市场大事件盘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