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长度单位教案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进一步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数学实践活动等。本册的教学目标: ,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 ,了解钟表内一大格表示的时间意义。 、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本册重点: 。 。本册难点: 、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的估测和测量的能力。单元学情分析: 学会用实物测量,并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教学注重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因此,在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时,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量一量、说一说、细想一想等活动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及其对生活的重要意义。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一、单元教学目标 ,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二、单元教学重点 ,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三、单元教学难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五、单元课时 4课时第一课时认识厘米一、教学目标 ,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 ,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二、教学重点认识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三、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五、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谈话: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呢?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组织活动,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数学组织学生用身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 ,教师巡视指导。 。得出:因为每个人的手不同,所以量的结果不同。因此,有必要用一个统一的长度来测量物体。认识尺子 、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学生活动,同桌交流。巩固1厘米的表象。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闭上眼睛想1厘
数学长度单位教案范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