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知音精品屋.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知音精品屋·这也会过去古希腊有一位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势、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但他并不快乐。他可经主宰自己的臣民,却难以操控自己的情绪,种种莫名其妙的焦虑和忧郁不是让他闷闷不乐、寝食难安。于是,他召来了当时最负盛名的智者苏菲,要求他找出一句浓缩了人生智慧的话必须有一语惊心之效,能让人胜不骄、败不馁,得意而不忘形、失意而不伤神,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苏菲答应了国王,条件是国王将佩戴的那枚戒指交给他。几天后,苏菲将戒指还给了国王,并再三劝告他:不到万不得已,别轻易取出戒指上镶嵌的宝石,否则,它就不灵验了。没过多久,邻国大举入侵,国王率部拼死抵抗,最终整个城邦沦陷于敌手,于是,国王四处亡命。有一天,为逃避敌兵的搜捕,他藏身在河边的茅草丛中,当他掬水解渴、猛然看到自己的倒影时,不禁伤心欲绝——谁能相信如今这个蓬头垢面、衣衬衫褴褛的人,就是那个曾经气宇轩昂、威风凛凛的国王呢?就在他双手掩面欲投河轻生之际,他想到了戒指。他急切地抠下了上面的宝石,只见宝石里侧镌刻着一句话——这也会过去!顿时,国王的心头重新燃起希望的火花。从此,他忍辱负重、卧薪尝胆,重招旧部并东山再起,最终赶走了外敌,赢回了王国。而当他再一次返回王宫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这也会过去”这句五字箴言镌刻在象征王位的宝座上。后来,他被誉为最有智慧的国王而名垂青史。据说,在临终之际,他特意留下遗嘱:死后,双手空空地露出灵柩之外,以此向世人昭示那句五字箴言。这也会过去,一切都会过去。因此,身处逆境时,需要的是坚忍和等待。正如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是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后复活节就会到来。春风得意时,人应该学会惜福与感恩,恰似古诗所云: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也会过去——毛泽东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也会过去——普希金说:一切都是暂时,转瞬即逝……萤火虫与蜗牛萤火虫与蜗牛,对于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来说是熟悉不过了。小时候,每逢盛夏夜晚在室外纳凉时,随处可见尾部萤光一闪一闪的萤火虫四处飞舞,我们兴味无穷地捉了一只又一只装在小瓶里玩耍。在我看来,萤火虫真是小得可怜,而且实在笨拙,总是被我们非常轻易地逮住。而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蜗牛比萤火虫机敏多了,一旦有危险,立马就把头缩进了硬壳里。我以为,萤火虫与蜗牛各有各的世界,是没有任何联系的。我看到一则有关萤火虫与蜗牛的资料时,不由大吃一惊。资料上说,萤火虫竟然是肉食小甲虫,而它的食物就是蜗牛。我迷惑了:萤火虫看起来那么小巧、柔弱和笨拙,怎么对付得了蜗牛呢?而蜗牛是那么敏感和警惕,它的很多天敌常常拿它无可奈何,又怎么可能会被小小的萤火虫吃掉呢?直到看完全文,我才恍悟。原来,萤火虫的头顶有一对颚,弯拢来就成为一把钩子,钩子上有一条沟槽,那东西细小的像头发,很尖利。萤火虫捉蜗牛的肉体上轻轻敲敲,最多也就敲五六次。而蜗牛根本没把弱小的萤火虫放在眼里,对其冒犯并不在意,甚至觉得被敲打几下如同按摩一样还很舒服。它不知道,萤火虫的这种敲打就是向它注射一种毒液。蜗牛就在毫无警觉的情况下被麻痹,直至失去知觉。当蜗牛被毒倒后,萤火虫再敲打它几下,注射另外一种液体,使蜗牛的肉变成流质,然后用管状的嘴喝下肚去。而一只蜗牛,可以供不少萤火虫吃上好多天。萤火虫的胜利不仅是因为它有致命的毒液,更得益于它有一副弱小的、能迷惑对手、使对手放松戒备躯体。面对精明的蜗牛,萤火虫的弱小不是劣势,反而成了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萤火虫的故事启示我们:某些短处、劣势,并非总是一无是处,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恰恰就是成功的利器,制胜的法宝。也许有人会嘲笑蜗牛,但不少人又何尝不像蜗牛?他们常常还容易败给表面强大的较量者,不容易败在十分重大的问题上,却会轻易败给看似弱小的对手,。蜗牛的教训告诫我们:越是看似不堪一打的对手,看似无足轻重的细节,越是不能大意,掉以轻心。原始的真理头上掉一根头发,很正常;再掉一根,也不用担心;还掉一根,仍旧不必忧虑……长此以往,一根根头发掉下去,最后秃头出现了。哲学上叫这种现象为“秃头论证”。往一匹健壮的骏马身上放一根稻草,马毫无反应;再添加一根稻草,马还是丝毫没有感觉;又添加一根……一直往马儿身上加稻草,当最后一根轻飘飘的稻草放到马身上后,骏马竟不堪重负瘫倒在地。这在社会研究学里,取名为“稻草原理”。一群蚂蚁选择了一棵百年老树底安营扎寨。为建设家园,蚂蚁们辛勤工作,挪移一粒粒泥沙,又咬去一点点树皮……有一天,一阵微风吹来,百年老树轰然溃倒,逐渐腐烂,乃至最终零落成泥。生物学中,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有个名字,叫“蚂蚁效应”。第一根头发的脱落,第一根稻草的出现,第一粒泥沙的离开,都只是无足轻重的变化。当数量达到某个程度,才会引起外界的注意,但还只是停留在量变的程度,难以引起人们的重视。一旦“量变”呈几

知音精品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