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项羽本纪》看项羽思想意义《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是关于楚汉战争的一幅惊心动魄的画卷。从历史上说,它最翔实、最具体地记录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悲壮时代;从文学上说,它是我国最早的以人物为中心的艺术杰作。它塑造了一个极其感人的悲剧英雄形象,并给了后世小说戏剧以巨大影响。《项羽本纪》的思想意义在于: 一、它歌颂了项羽的丰功伟绩,表现了一种进步的历史观。项羽之所以被人歌颂,最主要的因为他是一位反秦的英雄。而项羽的三年反秦活动中,最根本的则是巨鹿之战。作品描写这场战争虽然用的笔墨不多,但却非常有气势。宋代刘辰翁说:“叙巨鹿之战,踊跃振动,极羽平生。”(《班马异同评》)明代茅坤说:“项羽最得意之战,太史公最得意之文。”(《史记抄》)巨鹿之战的意义,其一是消灭了秦军主力,奠定了起义军在军事上彻底胜利的基础;其二是促进了秦王朝内部的瓦解、分裂,演成了章邯的投降项羽,和赵高的杀二世,与三世的杀赵高;其三是转移了秦王朝的注意力,为刘邦从南路长驱入关创造了条件。凭着这些,项羽的英名就足以列入史册,永垂不朽了。二、它如实地写出了项羽的种种弱点和错误,提示了他必然失败的命运,表现了作者“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司马迁对项羽的历史贡献看得极其清楚,评价极高;而对于项羽的弱点错误,也看得极其清楚,评价得极其准确。从巨鹿之战以后,项羽就开始走下坡路了,项羽是绝对斗争不过刘邦的,整个《项羽本纪》的后半部,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一种无限遗憾、无限惋惜的心情。项羽的致使弱点之一是残暴,早在反秦初期,他的残暴就已经有名了。他曾“别攻襄城,襄城坚守不下,已拔,皆坑之。”巨鹿之战后,秦将章邯率领二十万人投降了项羽,项羽在西进途中,竟一夜之间都把他们活埋在了新安城南。这一着的错误是带有关键性的,从此关中的家家户户、男男女女,大人小孩,都是项羽不共戴天的死敌。楚汉战争初期,给刘邦帮了大忙的是齐地的田荣。而而项羽在攻打田荣的过程中,又是“皆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于是为渊驱鱼,使得“田荣弟田横收齐亡卒得数万人,反城阳,项王因留,连战未能下”,由此遂使刘邦一下子占据了西部大半个中国,并一度攻入了项羽的首都彭城。宋代胡寅说:“莫强于人心,而可以仁结,可以诚感,可以德化,可以义动也。莫柔于人心,而不可以威劫,不可以术诈,不可以法持,不可以力夺也。项籍生于战国,习见白起坑赵卒,效而为之,唯杀是务。二十万人不服,羽得而坑之;诸侯王不服,四面而起,羽且奈何哉!”(《诸史管见》)项羽的致使弱点之二是不善于用人。韩信、陈平、黥布等原来都是项羽的部下,但后来都一个个离开项羽去投奔刘邦了。而韩信恰恰就是后来在军事上彻底摧毁他,置他于死命的人。始终忠于他而又谋略过人的就是一个范增,而项羽对范增竟然也不听信。正因为他们之间的关系如此,所以才使陈平的反间计得以轻易奏效。项羽这种刚愎自用、不善用人的特点是当时人所共知的,《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曾说:“项王喑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元旦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高祖本纪》记载高起、王陵曾说:“项羽妒贤忌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刘邦更进一步总结说:“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
从《项羽本纪》看项羽思想意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