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当兵的”约在实行改革开放几年后的1985年我们工作组的几个同志到海南岛了解部队基层工作情总况。连队开座谈会时,有的干部反映,现在连队干部找对象难,地方上看不起当兵的,说是“穷当兵的”。“穷当兵”的这个说法我还是第一次听到,很惊奇。听后感觉很复杂,一方面,我们很同情基层的干部;可另一方面也感到很惊喜,因为这个情况与过去的情况正好倒了一个个。我1949年9月参军以前,部队的具体情况我不太清楚。到部队开始是战争年代延续下来的供给制,吃饭穿衣不要钱,每月发津贴费,排级干部两、三块钱,连级干部四、五块。1954年开始实行薪金制,拿基层干部来说,正排级每月薪金六十元,国家发衣服,在单位食堂吃饭,按月交伙食费。副连级九十多元,正连级一百一十来元。1955年部队实行军衔制,排级少尉,付连级中尉,正连级上尉,干部改称军官。当军官的穿上军装,佩带上军衔,个个显得很威风。这时找对象可说是最当红的时候。当时社会上反映,姑娘们找对象第一选择是军官。而后是其他各行各业的男青年。我就是在1961年正连上尉的位置上,谈恋爱、结婚,组成一个美满幸福的小家庭的。此后,为使部队的工资级别与地方一致也相应做了改变,叫套级。如正排级套为二十级,付连级套为十九级,正连套为十八级。由于国家处于经济困难时期,国家冻结了职务,级别。团级以上干部的薪金还减过几次。但物资供应再困难,对部队粮、油、副食品等的供应标准,如连队干部战士一天一斤大米,一个月一斤半油一直没有减。听说周总理说国家穷不能穷当兵的。以后职务级别调整提升解冻,军队和国家党政机关干部调整了几次工资,部队干部与国家机关干部的差距缩小了,但由于军队原来的基础高一些,加上连队可以搞副业,机关可办农场,总的来说部队干部比国家机关干部待遇还是要好一些。可是在我们身为部队干部而感到知足的同时,内心里也有隐忧。这就是老百姓太穷。我们长期在部队,对群众生产收入、生活水平的具休情况不太了解,但从部队干部战士与社会千丝万缕的联系里也有不少感受。当时,战士大多来自农村只有六块钱的津贴费,本来就不够花,遇亲人生病或别的什么天灾人祸就无法解决。有些战士就思想消沉下来,成为后时战士;个别的就去拿别人的钱物,小拿小摸。改造后进、杜绝小拿小摸就成了基层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部队在一年一度的野营拉练中驻扎农村时,感受更深。譬如说,潮汕地区,现在一提起潮汕就想起是开发富裕地区,可那时就不一样。一提起潮汕就是贫穷的代名词。那里人口多土地少,没有饭吃。有一次部队驻在农村农民家里,邻居的大婶煮一锅稀饭吃一天,他一早就出去
穷当兵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