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心得“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情操品质。教师的合格与否不仅仅在于渊博的学识,更在于其高尚的人格。作为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近年来,某些教师的师德却出现了滑坡趋势,不遵守职业道德,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谨言慎行,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因此,教育部将“师德”作为考核教师的标准,是十分必要的。如何将“师德”细化成有较强操作性的行为规范?首先,必须明确师德的内涵是“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并将其细化成具体的行为准则,尤其应针对某些特定情况规定教师的必尽义务,作为教师从业的基本标准;其次,依照准则制定内容详细、科学合理的师德考核办法,比如体罚、变相体罚造成严重影响、以权谋私问题、出现乱收费现象等如何考核并进行怎样的处罚。定期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进行考察评估,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职称评定、薪资待遇的重要依据;最后,加强“师德”理念的教育宣传,培养教师对本行业的神圣感与荣誉感,使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价值观,自觉牢固遵守“师德”,并将其作为教师工作的精髓。一个师德高尚的名师人师就是能将这些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素养,并通过对学生无怨无悔的大爱表现出来,这就是师德的魅力,师爱的伟大。对这一问题我们必须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师德与师爱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师德是师爱的本质和灵魂,师爱是师德的表现形式和本质反映。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人,他必然会对学生充满爱心,热切关怀,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学生的利益。如汶川地震灾区英雄教师夏晓燕舍弃自己的孩子保护学生的生命;映秀小学校长谭国强舍弃父母亲人去救学生。相反,一个师德低下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是对学生的冷漠、无情和歧视,如前年新闻媒体披露出的“范跑跑”、“杨不管”就是最好的例证。很显然一个对学生倾注自己全部爱的教师肯定是一个师德高尚的名师、人师。也就是我们古训所说的“德高为范”的魅力所在。第二,师德要靠师爱来表现,师德再崇高没有师爱来表现那只是空谈,空有一腔热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通过师爱的实践行动,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才能使师德绽放魅力。第三,师德的魅力在于师爱还是因为师德本身就是人类社会最崇高的道德,师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如果将二者融于一体那就会形成“无伦比”的“忠与爱”,就会绽放出“无穷际”的“光和热”。像我们老一辈的国学大师季羡林,教育家叶圣陶、陶行知等都是将师德和师爱融于一身的典范,还有在当今感动中国的人民教师的楷模李桂林、陆建芬夫妻二人扎根甘洛县悬崖小学18年,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彝寨,为村民走出彝寨架起“云梯”。更有那些在教师工作岗位上辛勤付出默默奉献,将自己高尚师德和伟大师爱献给山区莘莘学子无名英雄教师们,都是充满师德魅力最可敬的人。他们都是人民教师的脊梁,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融师德和师爱于一身的人师典范,是人
师德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