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历史知识点古代篇一、远古1、 和县猿人:距今约二三十万年,生活在旧石器时代,直立人2、 薛家岗文化:距今约五六千年,属新石器时代;经济生活以定居农业为主,辅以采集、渔猎和家禽饲养。二、夏商周1、 战国后期安徽全境属于楚国,公元前241年,楚迁都寿春(今寿县),江淮地区成为楚国政治、经济中心,公元前223年秦灭楚,结束了江淮地区诸侯长期纷争的局面。2、 四五千年前安徽就种植水稻。西周时期种植小麦。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3、 芍陂(现名安丰塘):春秋时期孙叔敖修建,我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为后来的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的修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4、 安徽手工业特别青铜冶铸业在商周时期有较大发展,今铜陵铜官山成为当时全国炼铜业的中心。5、 管仲: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在齐国任相。任职期间,厉行改革,外交上“尊王攘夷”,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6、 老子与庄子: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后人合称“老庄”。老子春秋末年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提出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庄子,战国蒙(今蒙城)人,著有《庄子》,痛恨“窃钩者诛,窃现象。三、秦汉1、秦末农民起义:公元前2,陈胜、吴广在蕲(qí)县大泽乡(今宿州市郊)发动反抗秦朝暴政的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陈胜称王,在攻打陈(今河南淮阳)后,建立张楚政权,不久被秦镇压。项羽、刘邦成为反秦主力,六县(今六安市)人英布、居巢(今巢湖市居巢区)人范增聚兵响应,成为反秦主将。公元前2项羽巨鹿大败秦军主力,公元前2刘邦占领咸阳,秦灭亡。2、楚汉战争:从公元前2开始,刘邦与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4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刘邦大军在垓下(今灵璧县东南)将项羽楚军包围。项羽泣别虞姬到乌江(今和县东北)。因无颜见江东父老,最后自刎乌江。3、经济发展:农业:汉武帝重视水利兴修,在芍陂设“陂官”,专门管理水利事务;东汉政府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王景任庐江郡太守时大力推广牛耕和铁农具,向当地人民传授种桑养蚕与织布技术,由于东汉末年的生产技术的传入和文化的融合,促进了皖南地区经济的发展。矿冶业:汉代铜主要产地在今南陵、繁昌和铜陵等地,古属丹阳郡,丹阳铜闻名全国,出土铜镜中刻有“汉有善铜出丹阳”之赞誉。汉代庐江郡皖县(今潜山)是全国铁器生产基地之一,庐江郡还是“楼船”生产基地。商业:淮水南岸的寿春城(今寿县)是江淮地区的经济中心,也是江南和中原南北交通的枢纽城市。西汉初,合肥开始设县,并逐渐发展成为以转运贸易为主的“输会”城市。4、思想文化 《淮南子》:刘安(刘邦之孙)主编,是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崇尚道教思想,吸取了儒家政治上的进取精神,在秦汉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淮南子》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我国古代科学知识,对研究古代科学技术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新论》:桓谭(沛国相今淮北市人)所著,两汉之际唯物主义思想家。书中所阐述的唯物论和无神论观点,对后来的唯物论思想家王充影响很大。《孔雀东南飞》: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五言长篇叙事诗,原名《焦仲卿妻》。诗作于东汉末年,故事发生在江淮。叙述了庐江郡(今潜山县)小吏焦仲卿和妻子刘兰芝用生命反抗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由的故事,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华佗:沛国谯(今亳州市谯城区)人,东汉末年民间医生,医术高明,精于外科,发明了一种麻醉剂,即“麻沸散”,比西方麻醉剂的出现早1000多年;创制“五禽戏”。四、三国两晋南北朝1、 曹操、孙权夺江淮:公元2,孙权乘曹操西政,合肥兵力空虚,率军围攻合肥。大将张辽遵照曹操部署,凭借坚固防御攻其不备,大败吴军。这是一次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从此曹操在合肥统治得到巩固。2、 江淮豪杰:东汉末年,众多英雄多出自江淮。周瑜:字公瑾,庐江郡舒(今舒城县)人,先后辅佐孙策、孙权兄弟开辟了江东大业。2曹操南下攻打孙刘联军,周瑜是孙刘联军的主要指挥者之一,大败曹军。这就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的胜利,初步确立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鲁肃:东城(今定远县)人,富于远见,长于战略谋划,最早提出联合刘备抗击曹操的主张,积极推动组成孙刘联盟。吕蒙:汝南富陂(今阜南县)人,在孙策部下当兵,作战勇敢。3、 淝水之战:383年,前秦皇帝苻坚攻打东晋,东晋谢玄率兵与其决战于淝水并大获全胜,这是古代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肥水之战后,前秦政权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局面。东晋相对安定,江南经济有所发展。与该战役有关的成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4、 曹魏屯田和皖南开发:屯田:魏吴双方因争夺江淮地区,为解决军粮供应,都重视农业生产。曹操在淮北和江淮地区大兴屯田,主要有民屯和军屯两种形式。刘馥在合肥招募流民广开民屯;司马懿大力推行江淮屯田,派邓艾在两淮地区大兴军屯。皖南开发:【农业】孙吴、东晋、南北
安徽历史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