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龙司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一、“十一五”期间工作回顾“十一五”期间,我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工业、调优农业、启动旅游业”的发展总纲,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改善农村面貌”为目标,迎难而上,奋力拼搏,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较好地完成乡“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保持了平衡发展的良好态势。,比增加7700万元,增长近一倍,年均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比增加770万元,年均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达3900万元,比增加3000万元,年均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5120元,比增长2650元,年均增长1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557万元,比增长2800万元,%。(一)农业农村经济稳步推进。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利、交通、网络、电力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蔬菜基地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集镇街道建设、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工程顺利推进。农业总产值达6782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达5120元,年增长13%。(二)强势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积极稳妥化解征地纠纷,攻坚克难,,,,全面完成1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茅坡、高硐等的人饮工程;顺利实施乡敬老院、政府办公大楼、司法所、法庭等办公楼建设;完成荆江、蚂蝗、大山、茅坡、龙门等村综合楼建设;完成了乡农贸市场的改扩建,新建茅坡村农产品交易市场,解决了修建方养公路、步行街建设等相关历史遗留问题,集镇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三)社会各项事业齐步发展。乡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程,将民生工程的实施作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有力抓手。各项民生工程进展良好,民生保障质量得到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得到了加强。农村低保、五保供养、计划生育、农民补贴资金、家电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等全部按时发放到户到人,大力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面覆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逐步实施,农家书屋、电视村村通、调频广播建设等工程全面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建设、农村沼气池建设稳步推进,新型农民培训扎实开展。全面完成乡中学教学楼和学生宿舍的建设。“平安”养龙司、“无毒乡”的创建取得明显成效。村民自治稳步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得到健康发展。社会群团组织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乡、村办公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大部分村新建了村级综合楼,配置了办公桌椅、电脑、文件柜,实现了村村有办公场所。“十一五“发展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解放思想不够。破除束缚思想发展障碍的任务还很艰巨;二是经济总量不大,综合实力不强,经济发展的步伐不够快。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推进缓慢,旅游经济处于起步阶段,破解发展难题的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财政收入虽然超额完成任务,但基数较小,税源不稳定,本身固定税源有限,财政负担较重,可用财力少,仍处于吃饭财政阶段;四是集镇建设滞后,城镇化水平较低。五是转变群众发展观念措施办法不多,农民持续增收基础仍不稳固,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六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任务繁重,维稳工作还需继续加强。二、十二五发展环境分析“十二五”时期是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的五年,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五年,也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乡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五年。准确把握形势,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十二五”期间,宏观经济向好势头明显,但是区域间竞争激烈,周边乡镇发展势头强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任务非常艰巨。我们也面临着许多的压力和困难,一是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三大产业中一产比重偏大,二产、三产比重偏小;一产结构中种植业比例较大,养殖业较小;二是资源严重不足,工业强乡的实施受制于自有资源短缺,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运输条件不够好,工业发展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三是城镇基础设施滞后、集聚力不强,养龙司乡城镇化率不高,农村人口转移的潜力有限,加快发展城镇化缺乏产业支撑;四是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特别是工程性缺水问题更加突出。面对这种形势和任务,我们既要看到挑战和压力,更要看到发展的有利条件,国家将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实施“工业强省”、“城镇带动”的发展战略,黔渝高速铁路、息开高速公路的建设、半边天文化的开发,养龙司乡工业园区的建设,生态农业园区的建设,将使我乡所处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为我们带来的机遇越来越多。只要我们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与忧患意识、发展意识,充分利用养龙司乡各种有利因素,扬长避短,创新机制,抢抓机遇,就一定能够借机发展,加速发展、实现跨越的步伐。三、“十二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一)指导思想十二五规划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科学发展和
已改-最新(养龙司乡十二五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