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学院党委中心组学习简报第10期党委宣传部编12月5日编者按:11月27日下午和29日,学校党委中心组分两次共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召开了理论学周永革主持。会议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强化保证措施”这一专题,就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我校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经验与存在问题、如何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提高教学质量应采取哪些措施等方面问题进行了交流学习;会上张有明副院长及教务处和迎评办的负责人作了重点发言,纪委、组织部、宣传部、科技处、学生处、人事处、国资处、后勤公司等部门负责人作了交流发言,学校领导朱卫国、张晓舟、张汉燚、潘峰、张勇、徐德祯、韦尧兵以及其它与会同志也纷纷谈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党委书记周永革作了重要讲话。本期目录★齐心协力尽职尽责全力构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长效机制------党委书记周永革讲话★切实加强实践教学打造人才培养特色------党委副书记、院长朱卫国发言★狠抓学风建设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党委常委、副院长张晓州发言★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党委常委、副院长张有明发言★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发言(摘要)齐心协力尽职尽责全力构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长效机制周永革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是常抓不懈的主题,也是需要学校各个方面和全体师生员工齐心协力,尽职尽责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要使人才培养质量达到社会要求,必须加强人才培养过程各个环节的工作,必须构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长效机制。一、明确目标,准确把握衡量人才质量的重点指标和关键环节(一)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目标要求1、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基本形成。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突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强调学生素质: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结合更加紧密。4、学校管理制度更加健全。5、在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基本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保证教学质量提高的重点环节1、加强专业结构调整改造,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学科专业,培育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本科专业。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素质和能力培养。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并加强与之配套的教学方法、英语教学改革、实践教学、人文环境建设等。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保证教师特别是教授对本科教学的精力投入,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制度,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建设教学团队,促进教学研究、教学方法改革。4、建立保证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1)形成人才培养目标系统——主要监控点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学科专业改造和发展方向等;(2)形成人才培养过程系统——主要监控点为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教材的选用、师资队伍的配备与建设、课堂教学质量、实践性环节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革、考核方式和试卷质量、经费投入等;(3)形成人才培养质量系统——主要监控点为课程合格率、各项竞赛获奖率、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毕业率、学位授予率;(4)形成与上述三个系统相匹配的规章制度体系。对已有的规章制度重新进行梳理、完善与创建相结合,形成确保教学质量的规章制度体系。二、厘清关系,明确在人才培养整体布局中承担的责任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每一个单位和部门、每一个教职员工都承担着相应的责任,由于分工的原因,虽然各自承担的责任大小及关系密切程度有所区别,但无论做什么工作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学校根本任务完成。要明确各自承担的责任,需厘清以下几个关系1、制度建设与学校特色发展及人才培养质量的关系大学制度是特色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由可能变为现实的中介,大学的办学特色和质量,要靠社会的评价和承认,而社会评价一所学校是其教师独特的学术风格、出色的学术成就和与众不同的毕业生。制度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的内在变量,其作用方式就是约束和激励机制。制度之所以能将办学理念转变为特色发展的实践,因为它是对大学内部人的行为、人的关系起规范、调节、引导和激励作用,是提高质量的一条可操作性路径。大学制度对大学的发展具有最直接的、决定性的作用。大学内部的制度安排是激发人的主体积极性的决定因素。我国一流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在师资、学生质量、科研水平、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与转化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这所有的差距都只不过是表面比较结果的体现,制度的差距才是我国大学所存在的最大的差距。例如,美国各大学都有关于教师在职知识产权的相关制度,专利制度是其中的典型。斯坦福大学规定,教师在职发明专利收入归发明者本人,归教师所在的系,归大学专利收人基金。这种制度的存在,使大学教师在进行发
河西学院党委中心组学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