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组成》说课稿西峡县城区一中曹玉侠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行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水的组成》,它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题,本单元主要有两部分内容:有关“身边的化学物质——水”的知识;分子和原子。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二、说教法、学法;三、说教学过程;四、说板书设计;五、说本节课的得失。一、说教材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在课题之后还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水的组成揭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本节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元素的概念埋下伏笔,对正确书写化学符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以上因素,我把课堂教学的目标及教学的重难点定位在: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水的物理性质。②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为H2O。③了解氢气的性质。④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运用知识等能力(3)情感目标(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2)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2、教学重、难点实验探究认识水的组成及区分单质和化合物是本课题的重点;从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是本课题的难点。3、教具准备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木条,酒精灯,氢氧化钠溶液。二、说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而教又必有法,《新课标》要求教师不能再在课堂上充分当主导者,而应是学生学习上的同行者、陪伴着。因此本节课采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通过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谈、拓展运用等环节,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本节采用图片引入,演示实验等手段进行课堂教学。三、说教学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挤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那样将会得到百倍的补偿!为了让教法和学法充分运用,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过程我从以下五方面着手:情境导入,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一)情境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最强的驱动程序。引入新课时由“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入手,伴随着音乐解说和美丽的水的图片引入新课。此环节迅速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形成问题氛围,使学生生疑,同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二)设疑自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的这种需要尤为强烈。为此,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快速浏览教材提出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要让学生充分发言,提出问题,教师整理、归纳、补充,形成自学提纲,并由学生自主探究。我预计学生可能会提到以下问题:(没有提出的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或者教师予以补充)⑴水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水的用途?水的物理性质?⑵氢气的性质?检验方法?⑶水的组成?⑷举例说明单质、化合物以及氧化物的区别?但在板书的时候可以简略的写:(如下)⑴
水的组成说课稿 曹玉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