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二《本命年的回想》导学案主备人:赖长斌审核人:一、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春节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2、体味作者过年时的感受,感受传统民俗的魅力。学习重点、难点1、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2、学会从生活中获取丰富的写作材料二、知识储备1、走进作者刘绍棠:现代著名作家,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主席。他发表的作品有几百万字,代表作是长篇小说《蒲柳人家》。长期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俗,地方特色,乡土题材”的创作思想,被誉为“京郊风俗画家”。作品推荐:《运河的浆声》《娥眉》《青枝绿叶》《京门脸子》《蒲柳人家》《乡土与创作》。1991年7月1日被国务院表彰为“为发展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始终享受国家特殊津贴。2、了解“本命年”本命年:我人的出生年,每十二年轮回一次。3、二十四节春(立春)雨(雨水)惊(惊蛰)春(春分)清(清明)谷(谷雨)天,夏(立夏)满(小满)芒(芒种)夏(夏至)暑(小暑、大暑)相连,秋(立秋)处(处暑)露(白露)秋(秋分)寒(寒露)霜降(霜降),冬(立冬)雪(小雪)雪(大雪)冬(冬至)小大寒(小寒、大寒)。三、。()()渍.()()鬼祟.()()穿梭.()()门槛.()()生疮.()簸箕..()()疙瘩..()()秫秸..()()()吆喝..()()()豆馅.()2、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作者具体回忆了家乡过年的哪些习俗?写出每个层次的主题词(如“腊八粥”)腊月初一:()——————————————预热()()——————————————增温腊月初八:()()()()腊月二十三:()()正月初一:()——————————————发烧3、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的哪些期盼?2四、整体感知,合作交流1、文章开头用了什么写法?其作用是什么?2、、第三自然段中“预热”“增温”“红火”“发烧”几个词语写出了什么?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联系全文说说这段文字的作用。3、从全文看,过去过年为什么那样隆重?4、文章写的是有关过年的习俗,可全文的开头一段并没有涉及过年,这样写是否多余?能否删去?五、拓展交流1、学完本文,同学们结合自己过年的故事和体会,谈谈你对春节的看法。六、巩固练习1、根据语境说说你对句子中加线词的理解。(1)、谁吃到包着制钱的饺子最有福,一年走红运。(2)、今年岁逢丙丁,是我的本命年,六十“高齡”回忆往事,颇有返老还童之感。2、刘绍棠:()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有:《》、《》、《》。3、全文以诗意的语言列举二十四节气名称,诗歌中加点词的含义。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惊:()清:()芒:()处露:()小:()4、对下面句子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A、这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具体形象地表达灶膛的温度之高,说明炒的东西之多和人们在享受一年劳动成果时的喜悦的程度之高。B、这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人们丰收以后的喜悦之情,过年时物质生活的丰富。C、这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劳动人们的勤劳,即使在节日期间也不停止劳作。D
本命年的回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